人勤春來早,新年新氣象。春節過后,無數在外學習工作的人陸續踏上了返程之路,其中也包括廣大流動黨員群體。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就業范圍的擴大,還是人口流動的加快,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流動黨員規模的擴大。做好當下流動黨員的有效管理,需要各級黨組織立足實際,主動求變,精準破題,從“散”到“聚”、從“管”到“用”,構建雙向奔赴新格局,真正讓流動黨員有“家”更有“為”。
各級黨組織既是流出地,又是流入地,兼具雙向職責,需要從單向型思維向多向型思維轉變,多種方式立體、全面地掌握流動黨員情況,充分做好多向流動過程中的“集聚”。運用信息化手段,統籌公安、人社等部門力量,利用數據進行分析比對,精準掌握流動黨員動向,通過推送短信、發放線上問卷、微信公眾號等高效幫助流動黨員“安家落戶”。用好黨群服務陣地,因需建立“流動黨員之家”“流動黨員服務站”,針對性制定個性化服務項目清單,提供學習教育、技能培訓、就業幫扶、法律咨詢等一站式服務。組織開展一系列“暖心關懷”活動,通過黨組織聯合共建、黨員一對一結對、關愛幫扶等形式加強溝通聯系,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不斷提升流動黨員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流動性大、分散性廣、可控性弱,這些特點為流動黨員日常管理帶來了不少難題。促進流動黨員理論素養和黨性修養的持續提升,就要堅持“黨員流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設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各級黨組織“線上+線下”全面發力,織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全網絡。線上“牽線搭橋”,建立與流動黨員的聯絡機制,及時納入管理,同步配備黨建指導員,進行點對點指導、服務。線下“因地制宜”,在較為集中的社區、項目工地、商務樓宇、園區等建立流動黨組織,發揮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磁鐵石”般的吸附作用。有效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開展“送學上門”服務、郵寄“學習包裹”、打卡“紅色教育基地”等,推出一批“有深度、接地氣”的可視化教學資源。
流動黨員是流動的人才資源,是干事創業的潛在力量。各級黨組織應充分發揮流動黨員資源多、信息廣、思路活的優勢,不斷凝聚流動先鋒力量。一方面,搭好作用發揮平臺,按照“崗位所需,黨員所長”的原則,設立流動黨員示范崗、責任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鼓勵流動黨員亮身份、踐承諾。特別是打破流出地與流入地的壁壘,加強共建聯動,鏈接雙向資源,進一步推動個人價值與發展建設相結合,協力打造作用發揮“大舞臺”。另一方面,主動挖掘流動黨員中的“精兵強將”,建立流動人才儲備庫,以“關鍵少數”最大限度地激活流動中的紅色動能。堅持反向約束與正向激勵并重,全面推行黨員先鋒指數考評應用,保證流動黨員的先進性,引導更多的流動黨員展作為、做表率。
(作者:于湘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