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斗爭一刻也不能停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改革任務,對“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指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著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沖鋒號,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清障護航。
腐敗是歷史、文化、經濟、制度、環境等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一些錯誤思想觀念仍然根深蒂固。有的黨員干部存在特權思想,認為自己擁有特殊地位和權力,應該享受特殊待遇,有的崇尚“關系學”,無視制度規則,讓改革措施空轉,形成阻礙改革進程、拖累高質量發展的“中梗阻”。此外還應看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反腐敗的復雜性和難度前所未有。一些地區、部門或單位職能轉變仍不到位,對資源配置和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 特別是有的領域制度規范尚不完善,新興領域還存在制度空白,給權力設租尋租留下空間。一些利益集團通過壟斷資源、操縱市場等方式獲取巨額利益。在政商關系方面,“官商勾結”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破壞公平競爭原則;有的搞“清而無為”,對企業家正當訴求置若罔聞,讓惠企利民的改革措施落不了地。在推進改革過程中,還有的黨員干部政績觀扭曲,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有的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熱衷于作秀造勢;有的思維保守僵化,機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背離改革初衷;有的開展執法檢查過多過濫,隨意性強,干擾經營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有的覺得制度太嚴,奉行“不干事就不出錯”,甘于“躺平”。在嚴的態勢下,明的不敢了、暗的出現了,慣用的沒有了、新花樣出現了,腐敗呈現出新型化、隱匿化傾向,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始終堅持用改革精神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實推進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嚴肅查處阻礙改革執行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堅決懲處群眾深惡痛絕的“蠅貪蟻腐”,讓改革舉措更加可感可及。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深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集中整治,切實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深化對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完善同查同治機制,“由風查腐”“由腐糾風”齊發力,深挖不正之風背后的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細查腐敗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緊盯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提高監督執紀執法的穿透性,切實以監督執紀“硬約束”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扎緊不能腐的籠子,不斷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約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規范各級各部門職責權限,科學配置權力和職能,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深入推進簡政放權,規范自由裁量權,壓縮權力尋租空間,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以政府權力“減法”換取市場活力“加法”。著力破解“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監督難題,完善議事決策制度,貫通黨內監督、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群眾監督。堅持依法行政,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深化政務公開,讓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切實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堅持不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促使黨員干部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和思想境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用蘊含其中的廉潔文化正心明德,積極宣傳廉潔理念、廉潔典型,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堅持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相結合,完善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機制,以優良黨風政風引領社風民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抓改革、促發展上,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
大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圍繞落實黨中央改革決策部署強化政治監督。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聚焦政令暢通,推動政策落地,引導黨員干部從改革發展穩定中把握政治本質,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務服務。針對在政務服務、行政審批、監管執法中的不作為慢作為,“微笑不辦事,熱情不服務”懶政怠政等問題,從嚴監督執紀問責,加大查處力度,推動黨員干部主動關心支持企業發展,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把政商關系置于政治生態建設大局,堅決打破建立在尋租、“圍獵”基礎上的畸形政商關系,推動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堅決與“以改革為名行謀私之舉”作斗爭,切實把廉政風險防控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始終。
落實落細“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改革發展不會總是坦途,不能期望每一項工作只成功不失敗。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具體化、規范化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以有力監督壓實擔當責任,以匡正風氣促進敢作善為。嚴管要有尺度,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早提醒、早糾正,對落實改革不力、拖延阻礙改革的要嚴肅追責問責;容錯要有精度,細化容錯情形、優化容錯流程、推動容錯糾錯工作精準化、規范化、程序化;澄清要有力度,及時為受到不實舉報的黨員干部和黨組織澄清正名,堅決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厚愛要有溫度,認真開展談心談話、回訪教育,幫助受處分黨員干部端正態度、改正錯誤、重拾干勁。
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夯實團結奮斗基礎。在責任落實上下功夫。推動各級黨委把紀律挺在前面,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經常性開展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在精準運用上下功夫,充分考慮干部的一貫表現,嚴格區分歷史條件、情節及其后果,防止畸重畸輕,徹底改變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狀況。在注重效果上下功夫,統籌政治、紀法、社會效果相統一,避免“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現象,在干事創業上多踩油門,在廉潔自律上多踩剎車,真正體現對黨員的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凝聚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