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與堅持系統觀念,都是謀劃和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運用的重要方法,必須統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闡明了在決定稿起草過程中重點把握的幾點,其中第二點是“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來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第五點是“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可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不能離開系統觀念,堅持系統觀念不能丟了問題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是改革開放的鮮明特點
一切奔著問題去,是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內在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也是改革開放的鮮明特點。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正是因為我們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才成功解決了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每一項改革實踐突破和每一個重大理論創新,都是為了解決重大的實踐或認識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面對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對國內姓“資”姓“社”問題的爭論,我們黨提出“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并明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以此為基礎,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藩籬日益顯現的問題,我們黨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全面改革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深化和拓展。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矛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內外環境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這些突出矛盾和挑戰以一個個具體問題呈現出來。堅持問題導向才能牢牢把握改革發展主動權。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這決定了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仍然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發展新質生產力面臨科技創新能力制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面臨新的挑戰;在經濟承壓階段,保障和改善民生面臨新的困難;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開放發展面臨新的風險;“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黨的建設面臨新的問題;等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開出的管用藥方。落實好這些改革舉措,也要奔著問題去,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要找準發力點和突破口,有的放矢推出改革舉措,把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經常回顧、總結和研究,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哪些問題解決得不徹底,分析和預判哪些領域可能出現新情況新問題,超前謀劃,精準施策。堅持問題導向,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持續深化改革,才能牢牢把握改革發展主動權。
堅持系統觀念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重要范疇,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統籌謀劃好改革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推動各項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
處理好重大關系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觸及深層次的社會關系和利益調整。要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就要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就要深入認識“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既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又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事業改革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要深入認識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就要深入認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效率和公平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的方向前進,又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兼顧、相促進、相統一。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就要深入認識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通過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努力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就要深入認識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無論是出臺改革方案還是推動改革落實,只要涉及到這些重大關系,就要多想一步,想深一層,以系統觀念統籌把握好重大關系,避免畸輕畸重和只看一點、不及其余。
堅持新老問題同步抓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這是事物發展運動的規律。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國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中有的是老問題,比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及其諸多表現形式;也有大量隨著形勢發展變化出現的新問題,比如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還有發展站上更高臺階后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比如新舊動能轉換等。多數情況下,新問題和老問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不能截然分開。堅持系統觀念,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善于從老問題及其發展變化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新問題及其生發萌芽中發現事物的趨勢性,才能統籌解決各種新老問題。比如,建設教育強國,這是一個老問題,同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新質生產力已經在我國經濟發展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的情況下,怎樣培育更多創新人才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為此,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不斷強化對現代化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支撐。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的“串聯式”發展過程,我國現代化是一個“并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在高度壓縮的時間內,現代化的復雜程度更高。同時,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其著眼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更高遠,任務更艱巨。因此,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要堅持系統觀念,把握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關系,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等領域改革,把各項重大改革舉措的落實統一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系統工程。如此,才能增強各方面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開辟中國式現代化更為廣闊的前景。
統籌把握堅持問題導向與堅持系統觀念的關系,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統一
堅持問題導向與堅持系統觀念,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這是因為,問題是矛盾的表現形式,而矛盾是具有系統性的。矛盾的系統性主要表現在:其一,客觀事物包含許多矛盾;其二,客觀事物的特殊性源于許多矛盾的相互聯結;其三,客觀事物的性質取決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系統又具有矛盾性,它是各種矛盾的集合體。因此,認識矛盾、解決問題,既要突出問題導向,又要堅持系統觀念。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只有問題導向而缺乏系統觀念,就抓不住工作重點,導致眉毛胡子一把抓,陷入對一個一個“孤立”問題的疲勞應對中;如果只有系統觀念而缺乏問題導向,干工作就可能理不出頭緒、找不到抓手,滿腔熱忱卻不知何處施展。統籌把握堅持問題導向與堅持系統觀念的關系,在實質上就是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區分輕重緩急,在兼顧一般的同時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
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只有把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結合起來,才能做到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全局和局部相兼顧、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才能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把握改革規律,以全局觀念謀劃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才能強化系統集成,為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改革探索更加科學的方法和更為有效的路徑。
(作者為北京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