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笑天(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獨角獸企業作為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具有核心技術和獨特競爭優勢的未上市公司,是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是新經濟新業態的風向標,也是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胡潤《2024年全球獨角獸榜》顯示,近五年我國獨角獸企業在平均增速和相對占比上,均出現明顯放緩趨勢,數量與估值增速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新發展格局下,應理性剖析我國獨角獸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形成促進獨角獸企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加快培育一批極具創新發展潛力的獨角獸企業。
我國獨角獸企業發展面臨挑戰
從數量看,過去五年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從227家增長到340家,年均增速8.3%,低于同期全球獨角獸企業增長14.9%的平均水平。從估值看,過去五年我國獨角獸企業年均增速12.3%,低于同期全球獨角獸企業13.7%的年均增速。從行業分布看,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獨角獸企業發展迅速,但在大部分前沿科技領域的商業化步伐仍相對落后。
這些趨勢反映出近年來我國獨角獸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一是我國獨角獸企業獲得融資難度大幅提升。一方面,國際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資本市場信心不足,海外投資者往往選擇將資金存入銀行或投資貨幣基金而非獨角獸股權投資。近期,全球風投市場整體呈現“持幣觀望”態勢,增加了我國獨角獸企業獲得國際融資的難度。另一方面,我國創投市場“募投退”機制不暢,不利于獨角獸企業獲得國內融資。在募資端,我國民間資金參與創投市場的意愿顯著下降,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銀行理財等長線資金進入創投市場存在制度性障礙,導致我國創投市場規模縮小。在投資端,我國處于經濟轉型調整階段,投資預期不穩削弱了投資動力。在退出端,我國創投市場高度依賴IPO上市,自2023年8月中國證監會明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2024年“新國九條”推出后,獨角獸企業上市步伐放緩。
二是獨角獸企業從外部獲取技術的難度急劇增加。一方面,一些西方國家通過產品斷鏈、技術斷供、人才交往限制等措施,試圖阻斷國際先進技術向我國企業轉移。另一方面,部分跨國公司提出“中國+”方案,要求供應鏈企業逐步離岸生產,在華外商企業和國際資本加大了海外投資力度,帶動部分產業向全球及區域性低成本中心轉移。這些動向削弱了我國的產業集群優勢,加大了獨角獸企業參與全球產業生態的成本和風險,導致獨角獸企業技術獲取難度大幅增加。
三是“硬科技”類獨角獸企業孵化難度高、孵化速度慢。當前,以經過長期研究積累形成、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明確應用場景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特點的“硬科技”創業門檻大幅提升,主要表現在需要創業者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和長時間的技術積累;需要更多具備長期主義和雄厚實力的資本支持;需要更長時間實現顛覆性創新、突破“卡脖子”難題等方面。這類獨角獸企業孵化難度很大,孵化速度較慢。
四是我國支持獨角獸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尚不完善。近年來相關部委出臺系列舉措支持獨角獸企業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少量跨部門政策未形成協同效應、部分政策延續性不足、有些政策因缺乏配套細則落地難、個別臨時性政策雖時過境遷亦作為長期政策執行等問題。
促進獨角獸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培育一批極具創新潛力的獨角獸企業,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在大國博弈背景下,應立足我國獨角獸企業的結構特征與發展階段,系統看待其發展所面臨的挑戰,通過系列政策舉措,加速形成促進獨角獸企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獨角獸企業培育機制。統籌產業、財稅、金融、創新、人才、知識產權等系列政策,形成銜接緊密、協同互補的國家獨角獸企業培育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優化政策措施、細化具體舉措、深化政策落實,通過央地協同、多部門聯動促進各項政策執行落地。積極發掘和培育潛在優質企業,分領域、分行業完善“孵化—培育—扶持—引導”遞進式培育機制。
第二,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強化創投市場正面預期。引導保險、養老金等多種長期資金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提升創業者和投資者長期投資意愿。從采購、招投標規則入手,為產業鏈技術標準和商業化應用場景提供相應政策法律條件。嚴格執行中小企業占政府采購比例30%的規定,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酌情提升比例。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完善招標投標體制機制,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獨角獸企業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破除地方保護和所有制歧視。
第三,強化技術賦能,提升獨角獸企業創新能力。建議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中單列一定預算資助獨角獸企業研發活動。建設相對穩定的公益性專家技術團隊,在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實驗試驗、檢驗檢測等方面,為獨角獸企業提供多層次、高水平技術賦能服務。推動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向獨角獸企業開放創新資源,參與創新聯合體,開展尖端和前瞻技術研發。
第四,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加強資源引導,為獨角獸企業發展提供支撐。直接融資方面,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強優質獨角獸企業上市培育,支持獨角獸企業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間接融資方面,引導商業銀行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規模,為獨角獸企業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推動知識產權融資試點,引導商業銀行以獨角獸企業創新成果質量、專利含金量、研發投入強度等為指標來決定科技信貸的投放力度。
第五,推動對外合作,助力獨角獸企業國際化發展。鼓勵獨角獸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兩種資源發展海外市場和拓展新興市場,鼓勵獨角獸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投資貿易合作。通過簽訂政府間合作框架、開展政策協調等方式,為獨角獸企業國際化發展營造基礎性制度環境。強化獨角獸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建設,為獨角獸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財稅扶持和金融支持,在產品開發、品牌推廣、運輸交付、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訓、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對沖等方面予以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