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年輕干部淬煉成長的“練兵場”,是干事創業的“大舞臺”,更是貼近群眾的“最前沿”。年輕干部正處于成長起步的關鍵階段,唯有扎根基層“蹲苗成長”,在扎實打牢根基之后,才能不斷“向上拔節”,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多接地氣、摒棄官氣,以俯身姿態塑造良好形象。部分年輕干部初到基層時,身著時尚的“都市時裝”,說著晦澀的“學術語言”,與群眾之間仿佛隔著“一道墻”。長此以往,不僅會引發群眾的不滿情緒,還容易讓干部迷失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廣大年輕干部應當滿懷熱情、帶著真心走進充滿生機的基層,練就深入了解民情的腳力、敏銳洞察民心的聽力、切實解決民憂的實力。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拉家常、問寒暖,和群眾一起挽起袖子干農活、忙秋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在“接地氣”的過程中融入基層,在躬身為民、無私奉獻中塑造出良好的“公仆形象”。
多干實事、少說空話,以實干篤行彰顯擔當精神。當年習近平同志為了改變梁家河的貧困面貌,帶領梁家河村民和插隊知青們打壩淤田,修沼氣池,種蔬菜,建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面對基層群眾,“口號式、表態式”的工作作風干不出真成績,只有拿出滴水穿石的韌勁、攻堅克難的拼勁、開拓創新的闖勁,才能書寫出讓群眾滿意的答卷,鍛造出擔當作為的“堅實臂膀”。
多學經驗、不走捷徑,以千錘百煉提升自身本領。“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選擇了基層,就意味著選擇了與黃土和泥濘為伴。年輕干部理論知識豐富、胸懷遠大理想,這是他們的優勢所在。同時也必須直面基層經驗不足、群眾工作資歷尚淺、實戰歷練不夠的客觀狀況。“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年輕干部切不可走捷徑、圖安逸、享清閑,而應時常自我反省,認清自身在能力、作風、成績方面存在的差距。面對“本領恐慌”,要主動出擊,在基層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在千錘百煉中淬煉出“鋼筋鐵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