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減負仍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更要主動作為、率先垂范,以釘釘子精神深化為基層減負賦能。
精準定位監督靶向,揪出“隱形負擔”源頭。一些看似合規的基層工作安排背后,暗藏形式主義隱患。部分地區頻繁開展教育活動,強行要求全員參與、重復留痕,耗費干部大量時間用于資料整理,偏離教育本意。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需練就“火眼金睛”,深入調研分析開展各類廉政教育活動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通過與基層干部座談、查看工作記錄、對比前后成效等方式,精準識別哪些是真正筑牢思想防線的舉措,哪些是徒增負擔的“花架子”,對無端消耗基層精力的行為堅決說“不”,從源頭堵住形式主義入侵路徑。
嚴格規范執紀流程,剔除過度留痕“贅肉”。執紀辦案本應嚴謹務實,但在個別地方,痕跡管理較為突出。使得干部穿梭于資料收集與整理,無暇深入研究問題線索、精準處置案件。紀委監委內部應強化流程再造,依據法規政策明確不同工作的關鍵留痕節點,摒棄冗余環節,建立簡約高效的記錄體系,確保留痕服務于執紀精準性提升,而非成為“枷鎖”,讓紀檢干部專注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監督執紀問責質效。
建立動態回訪機制,防止基層負擔“回潮”。減負成果鞏固艱難,稍有松懈,因此,紀檢監察機關內部要構建動態回訪長效機制,定期、不定期對減負落實情況“回頭看”,隨機抽查文件收發、會議頻次、工作留痕是否合規,對反彈嚴重單位或者個人要嚴肅問責,持續釋放從嚴信號,把減負從“運動式”“節點式”推向常態化長效化,保障紀檢監察干部能心無旁騖護航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大局。(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紀委監委 王舒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