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關涉“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思政課建設如何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譜寫新華章是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文化自覺、宏闊的歷史視野、深遠的戰略考量,就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提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這明確了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的鮮明導向,為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指明了著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利于增強廣大青年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努力成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思政課弘道情懷,培養有志氣的時代新人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砥礪前行的智慧基因和精神密碼。其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是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重要精神滋養和教育源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思政課,可以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核心思想的時代價值,以厚植思政課文化底蘊。這有益于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成分來厚植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思想“根脈”,涵養青年學生自強不息的志氣,強化青年學生的家國共同體意識,全方位培育青年學生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
新時代新征程上,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結合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以現代的文化符號、生動的文化闡釋,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樣態。通過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喚醒深藏在每個青少年血脈深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基因。讓青年學生在深刻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明確“從哪里來”“向哪里去”,進而激發深層次的情感共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堅定跟黨走的忠誠之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之志、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的發奮之志,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征途上譜寫新時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以革命文化賦能思政課紅色底蘊,培養有骨氣的時代新人
革命文化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創造,是中國革命事業的精神遺產和文化傳承,是中華精神的革命賡續與薪火相傳。革命文化深蘊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品格情操和價值追求,具象化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中,凝結著無數革命先烈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矢志奮斗的光輝歷史,為時代新人的培養提供了寶貴的紅色教育資源和豐富的精神養分。革命文化與思政課在鑄魂育人場域具有共同的價值邏輯和功能導向,用革命文化賦能思政課,可以增添思政課的紅色底蘊,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讓青年學生在學習中國革命斗爭歷程中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在學習革命先輩為了理想信念甘愿拋頭顱、灑熱血中厚積骨氣、培植骨氣、充益骨氣。
革命文化作為一部常學常新、百讀不厭的智慧之書,將其融入思政課,可以為立德樹人、培土固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用革命文化這本鮮活的歷史教材賦能思政課建設,一是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旗幟鮮明反對和批駁歷史虛無主義,讓教學內容紅起來、課堂氣氛活起來、思政課政治導向亮起來;二是要堅持知識灌輸與情感培育同向同行,使革命文化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教育人、啟迪人、感化人、鼓舞人;三是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場景敘事、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中聆聽革命故事、感知革命文化魅力、體驗革命文化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從革命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根本宗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以提增志氣、骨氣、底氣,凝聚奮進之力。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賦能思政課時代活力,培養有底氣的時代新人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萃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思想精華,反映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發展需要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有植根社會實踐、緊跟時代前沿、為人民服務、與時俱進、解放思想的內在屬性,為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和鮮活素材。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賦能思政課,可以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涵育思政課時代生機。這有益于讓青年學生在今昔對照、融會貫通中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創新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革,深刻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中國之治”提供的文化支撐與思想引導,以鑄牢文化自信的精神“脊梁”,增強銳意進取、建功立業的強大底氣。
當前,置身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大局中,思政課的關鍵地位更加凸顯。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是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要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賦能思政課建設,激發思政課建設的創新創造活力。一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把準思政課建設的正確政治導向;二是要以新思路、新話語、新形式、新技術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講好新時代十年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讓青年學生切實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自覺做新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三是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啟智潤心,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形式,打造有深度有溫情有力量有質感的思政課,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思政課資政育人、立德樹人的作用,教育引導青年學生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以實際行動厚植自身實力,夯實做中國人的底氣。(作者:蔣蕊冰,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劉宗靈,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2024年度重大專項課題(項目號:SCJJ24ZD53);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25年度重大項目(項目號:ZTZX25Z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