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鑒比較優勢學說,根據比較利益率均等假設,引入相對生產力、綜合生產力和比較生產力等概念,可以將馬克思的勞動生產力與價值量正相關原理的適用范圍從單個生產者依次擴展到部門和整個經濟體系以及跨期的經濟增長。這一擴展原理為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奠定了價值基礎,為保護私有財產和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破解跨世紀的“價值總量之謎”提供了新思路,為判斷合理收入差距給出了可供選擇的價值尺度,為國際分工交換構建了平等與效率相統一的模型,同時也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不斷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提供了一個具有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分析框架。
【關鍵詞】勞動生產力 比較生產力 價值決定 新質生產力 基本經濟制度
【中圖分類號】F014.1/F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5.03.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