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本也。”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新時代背景下,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力量,正在重塑鄉村發展格局,擘畫出鄉村全面振興的嶄新圖景。
科技賦能,創新農業生產方式。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以新促質”,其核心在于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能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傳統農業產業結構單一、附加值低,新質生產力的介入,正推動著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一方面,要讓科技賦能農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借助新質生產力催生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規范發展農村電商,利用直播帶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鄉村農文旅融合,借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帶動餐飲業、住宿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一二三產融合,開辟鄉村經濟增長新路徑。
匯聚人才,激發鄉村全面振興活力。人才引領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資源,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因素。過去,農村發展機會有限,人才大量外流。如今,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為人才提供了廣闊舞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科技人才、返鄉創業者看到鄉村發展潛力,投身鄉村建設。要培養熟練運用新質勞動資料的新型農業勞動者隊伍。一方面,要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堅持“人才引進”,列出“人才清單”,因地制宜、因才所需引進高技術、緊缺型人才。另一方面,要適應各地產業,培養創新實干的新質人才。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培養產業研發、創意生產、營銷推廣等適應鄉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各類專門人才,以配套政策幫助各類新質人才能下鄉且留得住。
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高效環保是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征,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改善鄉村生態環境。要分類實施,優化村落治理環境。按照鄉村全面振興規劃的不同要求,根據村落類型做好鄉村產業發展定位、基礎設施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要利用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探索新質生產力作用于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技術、新領域。普及生態種植、養殖模式,推廣有機肥料,利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改善土壤質量。通過勞動者、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的優化組合,創造更多能夠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新質勞動資料。為鄉村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構建宜居宜業的綠色鄉村新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