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奔涌的當下,網絡平臺已深度嵌入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勢必會借助網絡平臺的優勢,憑借網言網語的獨特魅力,更高效地匯聚民意、共促發展。
廣納八方之聲,當好民意“收納箱”。網絡平臺跨越時空界限,微博話題、抖音短視頻等為民眾提供了暢所欲言的廣闊天地,大家可以盡情表達對民生熱點和社會發展的見解。網言網語簡潔直白、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表達,讓不同群眾都能輕松參與話題討論,極大拓展了民意收集的廣度。網言網語的感染力和傳播力強,熱門話題能迅速發酵升溫,吸引海量民眾參與,匯聚更廣泛真實的民意。這些源自民間的聲音,經網絡平臺不斷匯聚,能為兩會代表委員提供多元的決策參考,為兩會注入更多基層的鮮活力量。
拉近彼此距離,當好溝通“高速路”。網絡平臺不僅是匯聚民意的“蓄水池”,還搭建起兩會代表委員與民眾溝通的橋梁。借助直播、在線問答等網絡形式,雙方能直接對話,營造出輕松平等的交流氛圍。民眾能用幽默的網絡語言提問,消除交流隔閡。代表委員用通俗易懂的網言網語回應,讓溝通更順暢。這種高效溝通方式,使代表委員能更準確了解民眾訴求,民眾也能及時知曉代表委員的想法與行動,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溝通的加強,讓決策更加科學、精準、高效,民眾參與感更強。
傳遞兩會溫度,當好親民“擴音器”。網絡平臺讓兩會聲音更接地氣。媒體和相關部門用網言網語解讀政策,把復雜文件轉化為生動表達。比如,用“減負大禮包”形容教育減負政策,民眾一聽就能懂政策利好。借助網絡平臺這個“擴音器”,兩會的溫度能第一時間傳遍社會每個角落,提升民眾對兩會的關注度與認同感,讓民眾更積極支持決策,投身國家建設。
網絡平臺以獨特優勢在兩會代表委員與民眾間架起堅固暢通的橋梁,成為民意匯聚與共促發展的強力引擎。展望未來,要進一步發揮網絡平臺優勢,讓兩會代表委員更好借助網絡平臺傾聽民意、凝聚民智,推動國家不斷向前發展,創造更多輝煌成就。(作者:殷其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