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明確提出“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要聚焦“選、育、用、管”全鏈條,以系統性思維構建科學機制,抓牢政治標準、實績導向、制度創新三個維度,推動干部隊伍煥發新氣象。
筑牢政治標準“壓艙石”,校準干事創業的“定盤星”。要強化政治素質考察,建立“日常+專項+關鍵”政治素質識別體系。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列席民主生活會、分析干部談心談話記錄等方式,觀察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專項考核中,設置“風險防控意識”等量化指標,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手段考察干部在復雜局面中的政治立場;在關鍵時刻,如急難險重任務中,重點記錄干部是否敢于沖鋒、能否堅守原則。要深化政治監督,構建“大數據+紀檢+群眾”立體化監督網絡。整合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巡視巡察結果、信訪舉報等信息,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識別潛在風險點;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組織部門定期會商機制,對存在“兩面人”傾向的干部實行“一票否決”;拓寬群眾監督渠道,通過“線上評議+線下走訪”收集群眾對干部政治表現的直觀評價,確保政治標準不虛化、不空轉。
樹牢實績導向“風向標”,激活干事創業的“動力源”。要堅持將考核作為推動干部擔當作為的“指揮棒”,構建“分類+精準”的實績評價體系。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特點,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要求干部定期提交“項目清單”“成效清單”“問題清單”,并通過第三方評估、專家評審等方式驗證實績“含金量”。強化“一線練兵”的實踐導向。推動干部資源向基層一線、艱苦崗位、攻堅領域傾斜,建立“三個優先”機制,優先提拔使用在鄉村發展、信訪維穩、科技創新等一線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安排年輕干部到矛盾多、任務重的崗位鍛煉,優先保障實干型干部的培訓資源、評優名額。創新“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機制。對實績突出的干部,打破隱性臺階,探索“跨層級晉升”“破格任用”等靈活機制;對作風漂浮、長期打不開局面的干部,堅決實行“末位淘汰”“崗位退出”。
打好制度創新“組合拳”,筑牢干事創業的“防護網”。要完善“精準識人”的選拔機制,推行“賽場選馬”模式,在重大項目中設立“揭榜掛帥”平臺,讓干部在同臺競爭中展現真實水平。構建“賦能成長”的培養體系,實施“靶向培訓”計劃,針對干部的需要開展“訂單式”培訓,并探索“跨領域輪崗”制度,推動不同崗位干部雙向交流,培養復合型人才。要健全“暖心護航”的激勵保障制度,設立“擔當作為獎”“改革創新獎”等榮譽,并通過媒體宣傳、事跡報告會等方式擴大典型效應。要不斷細化容錯糾錯實施細則,明確容錯情形,真正為改革者松綁、為實干者兜底。(姜莊鎮人民政府 王夢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