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體現出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關懷和重視,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信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企業是經營主體,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第一位的”。這是立足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和國內外競爭新環境作出的重要判斷,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重點,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是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首先,這是提振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的關鍵所在。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為進一步提振發展預期和信心,必須乘勢而上,抓住民營企業這個重要的經營主體,充分激發其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協同推動宏觀運行和微觀感受持續回升向好。其次,這也是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現實需要。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民營經濟穩則經濟全局穩。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是今年和“十五五”時期的重要調控目標,只有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才能在源頭上暢通“企業活—需求增—經濟穩”的良性循環,提升我國經濟應對各種沖擊的韌性。最后,這還是增強經濟“進”的動能的重要來源。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在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等方面也面臨著激烈的全球競爭。民營企業是最具創新活力的經營主體,是創新創業的重要貢獻者,只有充分激發其發展內生動力,才能在探索未知和贏得競爭中保持戰略主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進”的動能。
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保障。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定心、安心和暖心,是激發其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這些暖心話再次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從當前的重點任務看,要建立健全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體系,盡早完成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并頒布實施,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研究細化相關制度規則,解決清而不親、親而不清等現實問題,以法治保障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安心。還要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各類問題,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認真落實各項紓困政策,以更多可感可及的助企惠企政策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暖心。
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是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的根本途徑。民營企業與市場經濟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市場機制通過供求關系、價格信號和競爭機制配置資源,民營企業是市場化運營的微觀主體,要充分尊重和順應供求規律,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淬煉,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立足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和國內外競爭新環境,在堅守主業、做強實業的前提下,重點聚焦加強自主創新和實現全球競爭突圍,持續激發民營企業內生發展動力,這既符合國家戰略利益,也符合企業發展利益。要順應科技創新趨勢和市場需求,以加強自主創新為主要手段,建立更強的競爭優勢、創造更多的經濟社會價值,實現基業長青。通過構建公平、開放、高效的競爭環境,不斷完善市場化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競爭機制的牽引作用和企業的主體地位,持續激發企業、科研機構和人員的創新活力,引領民營企業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更大貢獻。以建設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在更大的市場空間里實現更大的企業價值。按照國際規則拓展國際業務,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聚焦效率效益、創新能力、品牌打造、企業治理等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持續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力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要尊重當地習俗并積極回報當地社會,以良好企業形象提升中國企業整體美譽度。
弘揚企業家精神是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的內在要求。企業家是寶貴的稀缺資源、戰略資源,企業家精神為民營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動力和創造力。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國企業家隊伍,并以其愛國精神、法治觀念、創新意識、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不斷豐富優秀企業家精神。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將愛國與發展有機結合,譜寫新時代企業家新擔當;一心謀發展,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開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形塑新的市場競爭力;守法善經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按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強化內部監督、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先富促共富,以自身更好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發展機遇,力所能及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多向社會奉獻愛心。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樹立對企業家的正向激勵導向,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的宣傳報道,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企業家價值、鼓勵企業家創新、發揮企業家作用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