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源自中國的現象級科創企業DeepSeek在全球引起巨大轟動和深遠影響,為中國科技創業從趕超邁進引領舞臺提供了示范榜樣,提振了廣大中國科技創業者的信心。社會各界在熱切思考,中國緣何可以孕育出DeepSeek這樣的優秀企業?一些擁有科技、人才等豐沃要素稟賦的城市甚至在反思為何出不來DeepSeek。中國和世界需要努力培育出更多的DeepSeek型科創企業,以激發創新活力、助推經濟發展和增進社會福祉。
加快培育具有科學家精神特質的企業家。在科技創業活動中,企業家精神是推動成功的基本動力,其核心在于創新驅動、風險承擔與前瞻布局。而科學家精神強調尊重科學知識和規律,重視基礎研究及原理性學習。在追趕階段,創業者大多采取模仿創新和跟隨戰略,在既有的技術范式和市場路線下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有機會取得一定的商業成功和社會貢獻。但當步入引領階段,面對標桿稀缺、自主創新需求激增、風險和不確定性加大的情境,這兩種精神的結合就變得尤為關鍵。與此同時,在未知的前沿領域盲目探尋會徒增失敗概率,更需要創業者尊重科學知識和規律,科學驅動的創新創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企業家不僅需要豐富商業知識,還需要養成厚實的科學精神,注重學習基礎性和原理性知識,以科學的第一性原理來指導和組織創新創業活動。與注重技術應用的創業活動不同,科學驅動型創業要求創業者高度重視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取得進展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創業團隊敢于投入、勇于冒險、甘于寂寞、持之以恒地逐步推進。DeepSeek等優秀科創企業的創業者多接受過科學知識的學習和基礎研究的訓練,為其接續探尋科學進展并指導創業活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體體系建設,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引導和支持更多青年學子投入科學研究隊伍,在學習和訓練中不斷提升創業者的科學精神和素養,涌現出更多科學驅動的創業實踐活動;二是引導和支持創業者加大基礎性和前沿性研發創新投入,注重與領域內高水平人才和機構加強科研合作,遵循科學知識持續深耕細分領域,奮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三是提煉總結和宣傳推廣具有科學家精神特質的優秀企業家案例,激勵更多創業者扎根難而正確的科技創業活動。
持續打造更高能級的產業鏈創新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是科技創業活動高效開展的關鍵支撐。絕大多數科技創業活動定位于產業鏈和創新鏈中的某一特定環節或領域。這種“專精特新”導向的創業活動,需要與上下游客戶和供應商協同發展,也需要銜接融合應用相關的科技成果。在追趕階段,創業活動對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科技知識的要求總體不高,現有產業鏈和創新鏈可以提供有效支撐。但在引領階段,科學驅動型創業活動對上下游合作伙伴、科研院校等知識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有更高能級的產業鏈創新鏈才能匹配支持,否則就會極大地約束優質創業項目的成功率。DeepSeek等優秀科創企業的成功,往往需要調動整合利用優質的產業和技術資源,與中國本土乃至全球產業鏈創新鏈的有力支持緊密相關,如發達的數字基礎設施、優質的軟硬件研制等。在一些產業層次較低、科創資源較為薄弱的地區,前沿的科創項目難以得到本地化配套支持,因而陷入“孤島”式創業,加劇了創業的難度和失敗率。在美西方一些國家實施“脫鉤斷鏈”的背景下,國家和地方在培育發展科創活動中更需重視本國和本區域產業鏈創新鏈的轉型升級。一是識別出產業鏈創新鏈中的斷點堵點,通過內培外引等方式加快“強鏈”“補鏈”“拓鏈”,不斷完善鏈條環節和提升鏈條水平;二是引導和支持鏈條各主體強化專業化分工協作,尤其是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形成共創共促共享的發展格局;三是積極推動先進技術的場景開放和創新,讓前沿技術有更多的試錯迭代和推動應用的機會,助力技術和市場更有效地互促發展。
建設更具包容性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科技創業活動持續涌現的氛圍和土壤。當下很多人在關注DeepSeek、宇樹科技、游戲科學等,被稱作杭州“六小龍”的新興科技企業為何會出現在杭州。其中一大原因在于杭州擁有包容性較強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OpenAI的兩位人工智能科學家在《為什么偉大不能被計劃》一書中考察了科技發展史,認為對未知的機會秉持開放和靈活的態度、多些包容能夠收獲更多“意外”的偉大發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創業者可以“躺平”,而是要保持持續的“好奇”和不懈的探索。在追趕階段,創業者有既定的學習追趕榜樣,可以參照既有路線有計劃地前行。但在引領階段,創業者站在科技和商業的“無人區”前沿,創業活動更富未知性和探索性,反復迭代和失敗再失敗往往成為常態,此時需要浸潤在包容性強的創新創業生態中才能接續探索。可從以下幾方面建設更具包容性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一是營造寬容失敗的文化,認識到失敗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為創業失敗者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質支持,鼓勵連續創業,持續激活創業活力;二是減少對創業活動的“過度”關愛,在堅守法律和道德等原則基礎上,允許創業者在“無人區”自由探索,為創業者針對性地提供賦能型創業服務;三是形成創新創業生態合力,打造出創業者、在位企業、政府部門、科研院校、中介服務機構等多主體合力發展科技事業的共同使命,讓科技創業者從“孤軍奮戰”走向“抱團取暖”。
培育更多具有科學家精神特質的企業家,是中國持續涌現出世界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的基礎力量。打造高能級的產業鏈創新鏈,可以為廣大科技創業者在創新突破、降本增效等活動中提供堅實的保障。包容性強的創新創業生態,則猶如我們每日呼吸的新鮮空氣,潤物細無聲,成為科技創業者最喜好的陽光雨露。
(作者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企業投資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