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規劃提出,到2027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到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基層應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全面領導,著力在組織引領、人才培育、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奮力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建強黨的基層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主心骨”。應持續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可通過“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等載體,積極組織理論夜學、黨員輪訓、尋跡溯源等,多措并舉提升黨員干部思想覺悟。同時,做好考核“瘦身”,讓干部集中精力謀劃發展,深入群眾化解基層治理堵點,推動“三民工程”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厚植鄉村人才沃土。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夯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政治責任,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要扎實推進后備力量儲備工作,依托“傳幫帶”機制,結合“四維考核”體系,全方位、多維度提升干部治理能力,為高效履職筑牢根基。
立足特色產業優勢。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群眾生活富裕的根本保障。只有積極培育現代鄉村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才能實現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把黨旗插在“項目”一線,帶領班子理資源、深謀劃、強對接,招引稅源企業,為鄉村發展打牢實干基礎。試點集體經濟增收與干部績效掛鉤機制,調動干部“鄉村運營”激情,解決運營難題。通過書記抓、抓書記,領辦增收項目,拓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整合閑置資源,拓寬共富發展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