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guī)劃(2024-2028年)》,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黨員教育是黨的建設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是提升黨員綜合素質、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重要舉措。各級黨組織要結合時代特征,以“心”洞察需求、以“活”創(chuàng)新形式、以“實”檢驗成效,讓黨員教育培訓“聲”入人心。
從“心”出發(fā),精準把握黨員需求。黨員教育培訓的核心在于“對癥下藥”,用“精準滴灌”取代“大水漫灌”,讓培訓內容契合各類黨員“口味”。近些年,各地大力探索精準精細的教育培訓,江蘇泗陽實施“基層黨員進黨校”,將4.4萬余名黨員按照村、社區(qū)、非公企業(yè)、流動黨員、離退休干部黨員等劃分,分類設置課程;陜西勉縣推動“菜單式”服務,用帶“土味”、接“地氣”的教學形式上門“送單”,開展培訓152余場次,覆蓋黨員1.27萬人次……各級黨組織要經常深入基層一線,全面了解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黨員的培訓需求,量身定制培訓內容,避免“一鍋煮”。針對農村黨員,合理設置種養(yǎng)殖技術、農村電商等課程;對于城市社區(qū)黨員,開展社區(qū)治理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等培訓;機關黨員則圍繞政策解讀、公文寫作、溝通協(xié)調等方面,加強訓練,更要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核心內容,貫穿始終,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以“活”為徑,創(chuàng)新培訓形式載體。在井岡山革命舊址,黨員干部身著紅軍裝重走挑糧小道;在5G黨建實驗室,黨員通過VR設備“親歷”中共一大場景;在“田間課堂”,農技專家手把手傳授智慧農業(yè)技術……這些創(chuàng)新實踐打破了“臺上講、臺下聽”的單向傳輸模式,構建起“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貫通”的教學矩陣。創(chuàng)新是黨員教育培訓的活力源泉,各級黨組織要打破常規(guī),探索多樣化、個性化的培訓方式,讓“沉浸體驗”激活“紅色基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搭建線上學習平臺,開設“云端課堂”“微黨課”等,讓黨員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教學,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項目一線,讓黨員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同時,還要創(chuàng)新互動式教學,舉辦知識競賽、主題演講、小組討論等活動,讓黨員在互動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參與度和積極性,讓培訓課堂“活”起來。
用“實”托底,筑牢成效轉化根基。教育培訓的終極目標在于實踐轉化,用“實踐考場”檢驗“學習成效”。江蘇泗陽設立“鄰里聊吧”“樓棟長月月談”等學用轉化載體,推動參訓黨員領辦民生實事;江蘇豐縣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以工作成效檢驗學習成效,組織村(社區(qū))黨組織辦好辦實“村村亮”“戶戶通”等493件群眾身邊關鍵小事實事。這些實踐表明,唯有建立效果導向的評價體系,將教育培訓與崗位建功、服務群眾深度融合,才能避免“學用兩張皮”。要加強對黨員培訓后的跟蹤管理,建立培訓評估機制,了解黨員在工作中的表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激勵黨員主動學習、積極實踐,切實將培訓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以黨員的“小行動”推動事業(yè)發(fā)展的“大提升”,讓“紅色動能”真正轉化為發(fā)展勢能。(作者:林偉杰、李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