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法律援助中心被評為“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智能法律服務終端實現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全覆蓋,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成立渝水區總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個創新探索、一項項務實舉措,凝聚著智慧與汗水,書寫了司法為民、實干篤行的動人篇章,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法為綱,重法善治。2024年,新余市渝水區司法局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篤行法治之力、厚積法治之勢,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體檢”護航企業發展
法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你們幫企業調解矛盾糾紛,真心感謝你們!”某民營企業老板特地來到渝水區司法局表達謝意。類似調解涉企矛盾糾紛、開展“法治體檢”等工作獲得企業點贊,彰顯了渝水區司法局的時代擔當和司法溫度。
2024年,渝水區司法局大力開展“一對一法治體檢”活動,組建區級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團隊,建立區級法學會基層服務站和17個鄉鎮(街道)法學會基層服務站,派駐24名專家聯系服務綜治中心、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
打好司法惠民“組合拳”
“群眾的需求在哪,我們的服務就延伸到哪。”渝水區司法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人民立場,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深入踐行法治為民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通過勞動仲裁讓我拿到了7000元經濟補償金。”受援人謝某某將印有“情系百姓,為民解憂”的錦旗送到渝水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手中表示感謝。
法律援助解民憂,司法為民暖人心。渝水區堅持“一聲問候、一杯熱水、一個滿意回答”的“三個一”服務標準,緊盯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老年人、農民工等群體的法律服務需求,開通“綠色通道”,推進“援調對接”工作,與人社、工會、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讓法律服務“更有溫度”,讓群眾的幸福感“觸手可及”。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37件,辦結637件,幫助各類群體挽回損失816.2萬余元(其中幫助264名農民工挽回損失483.2萬余元),讓群眾在每一個法律援助案件中得到實惠。
心理矯治架起暖心橋
社區矯正有溫度,矯正扶直暖人心。“我學會了自我調節情緒的技巧,讓我在沖動時能冷靜下來,很感謝心理咨詢師。”在渝水區司法局社區矯正中心,社區矯正對象喻某向幫助他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喻某的成功轉變是渝水區引入社會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心理疏導的一個縮影。
渝水區司法局探索形式多樣的分類教育、個別化矯正模式,建立一人一冊心理健康檔案,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務,開展“日悔一過、日學一法、日行一善”實踐活動,洗滌心靈、外化行動,讓社區矯正對象從心底接受矯正、服從管理、轉變觀念、回報社會。
按下法治宣傳“快捷鍵”
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力量。渝水區司法局推出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五進”舉措,采取懸掛橫幅、搭設咨詢臺、以案釋法、法治課堂等形式,開展打擊整治非法集資、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保密法等宣傳,向來往群眾發放普法宣傳資料,講解法律知識,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組建由律師、公證員、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組成的“法律服務團”,深入市場、商鋪、企業、鄉鎮開展“組團式”法律服務,送上豐盛的“法治禮包”。
讓行政執法更陽光,讓合法維權更便利。渝水區司法局將行政復議調解工作貫穿行政復議案件全過程,辦案人員運用聽證、走訪、調查等方式,全面了解申請人申請復議的事實、理由、證據,加強溝通聯系,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促進案結事了人和。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23件,全部辦結,推進鄉鎮辦合法性審查全覆蓋,審查重大行政決策3件、修改合同協議80件、其他文件35件,審查備案行政規范性文件6件,備案率為100%。
歲月流轉,記錄下法治惠民的閃亮足跡,這是2024年渝水區司法局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今,渝水區司法局正以堅實的行動,奏響砥礪前行、追趕超越的鏗鏘樂章。(新余市渝水區 胡春芽 李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