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如鏡,常照方能正身;紀律似繩,緊守方可致遠。黨員干部要時刻繃緊紀律之弦,在思想上、行動上、監督上全面發力,以嚴明的紀律、良好的作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力量。
厚植紀律思想根基。紀律意識是黨員干部永葆政治本色的關鍵。要深植紀律之根,必須從思想源頭抓起,把黨章黨規作為政治必修課常學常新。各級黨組織要持續開展“沉浸式”黨性教育,通過“三會一課”、廉政教育基地現場教學、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引導黨員干部把紀律規矩刻印在心。要建立常態化政治體檢機制,自覺開展自我檢視,及時掃除思想上的“政治灰塵”。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系好“第一粒扣子”,系統學習黨的紀律建設史,汲取正風肅紀的智慧力量。要創新教育載體,運用新媒體打造“紀律微課堂”,把抽象條文轉化為生動案例,讓紀律教育既入耳更入心,真正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嚴守行為不越紅線。黨員干部必須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在行為上構筑“防火墻”。要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對公務接待、辦公用房、婚喪嫁娶等易發問題領域保持高度警覺。聚焦“關鍵少數”,建立權力運行“負面清單”,防范利益輸送。在鄉村全面振興、項目建設等一線工作中,要建立全流程紀律管控機制,對項目審批、資金撥付等環節實行“雙人雙鎖”監督。堅決整治“酒杯中的奢靡之風”“快遞里的微腐敗”等隱形變異問題,對收送電子紅包、私車公養等穿上“隱身衣”的違紀行為露頭就打。要建立“親”“清”政商關系負面行為清單,劃定“安全交往區”,防止“勾肩搭背”,避免“談商色變”,在守住底線的同時激發市場活力。
強化紀律監督保障。完善的監督體系是紀律建設的堅強后盾。要貫通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形成紀律執行的強大合力。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在第一種形態上下更大功夫,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建立“智慧監督”平臺,運用大數據比對分析公車軌跡、消費記錄等數據,精準發現異常情況。推行“一案雙查”,既查違紀者責任,也查黨組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探索設立廉情監測點,選聘群眾擔任“紀律觀察員”,讓監督觸角延伸到“最后一米”。建立容錯糾錯正面清單,為擔當者擔當,讓干部在嚴守紀律的前提下放開手腳干事創業,真正實現嚴管與厚愛的辯證統一。(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紀委監委 張可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