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要持續破解農村缺人才、產業缺能人、發展缺活力的困境,吸引和支持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激活鄉村全面振興新動能。
鍛造鄉村“領頭雁”,建強發展“主心骨”。鄉村全面振興,要靠好的帶頭人,必須持續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全面振興干部隊伍。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的黨員里培養選拔村書記。常態開展頭雁講壇、打擂比武等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群雁振翅淬精兵。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主題,開設“紅韻·新農人”學堂,既注重理論學習,也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在互學互鑒中提升致富帶富能力。組織年輕村干部成立振興先鋒隊,在土地流轉、環境整治等一線歷練成長。雛雁試翼蓄勢能。大力培育儲備村級帶頭人后備人才,建立個人紀實檔案,個性化定制培養套餐,通過鄉鎮班子帶頭示范、駐村干部一線傳技、專業導師精心幫帶,推動后備人才在火熱實踐中淬煉成長,成為能扛風雨的“硬稈苗”。
筑優政策“安心巢”,引得群鳳“銜枝歸”。針對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著力以政策為針、鄉情為線,“繡”出鄉村全面振興好圖景,讓更多“田秀才”“土專家”愿意扎根家鄉、建設家鄉。打好扶持組合拳。推出支持創新創業政策“大禮包”,提供更多融資便利,為創業者補足“第一桶金”,組織專家開展“一對一”指導,鼓勵發展各類小規模養殖及設施農業,在村頭巷尾建起“創業工坊”,使農家小院變身“創客驛站”,引導更多人才投身創新創業浪潮。織密服務保障網。緊盯人才關心關注的“關鍵小事”,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設立“一站式”服務平臺,全力解決人才急難愁盼,讓人才在鄉村生活得“有滋有味”,真正安下心、扎住根。搭建鄉情連心橋。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庫,利用春節、中秋等節點舉辦鄉情懇談會,組織“看家鄉變化·謀家鄉發展”等主題活動,鼓勵人才建言獻策,激發心系家鄉、回報桑梓的熱情,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激活資源“聚寶盆”,繪就城鄉“共榮圖”。暢通城鄉人才雙向流動渠道,吸引更多人才帶資金、技術、創新理念“下鄉”,成為致富“新農人”。變“沉睡資源”為“發展資本”。深化農村“三資”清理行動,整合閑置土地、民房、廠房、辦公用房等,打包推出萬畝農旅融合產業示范區、零碳生態園、特色農家小院等項目,使“土資源”釀出“新滋味”。用“政府平臺”優“資源配置”。推行“政府搭臺、公司運營、人才唱戲”模式,打造人才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園、電商直播基地等,為人才營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更優的服務環境。以“制度走心”換“人才舒心”。健全鄉村全面振興服務專員制度,抓細重大項目進度跟蹤,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協助做好審批服務、群眾溝通等工作,讓人才感受“雪中送炭”的溫暖,在大有可為的鄉村大顯身手、建功立業。
(作者: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鎮黨委書記 楊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