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要,非人才莫居首。當前,鄉村發展已進入關鍵期,迫切需要更多有志之士在這片熱土上放飛希望、耕耘夢想,以雁群“歸巢”的動力銜來鄉村的“蓬勃之春”,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同時,實現人才的個人價值。
打好“親情牌”開辟人才“歸巢通道”,活水涌流,帶來生機之春。鄉村全面振興關系著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每個領域都需要有專業高素質人才挑大梁,然而農村地區青年流失嚴重,推動發展要以“引”字為先。各地區要打好“親情牌”,開辟人才“歸巢通道”,就要在細致調研、全面摸底中了解外出青年的求學、創業、就業情況,既要通過春節、中秋、國慶等返鄉時間節點積極宣介政策,給予有分量、有溫度的禮包,引導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以反哺之心回報桑梓,更要借助書信、電話加強聯系,通過校企合作、單位對接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招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奮斗,真正讓人才活水涌流不息。
辦好“培育課”助燃人才“傾巢而出”,蹲苗孕穗,拔節希望之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精準引才的基礎上,也要用心育才,根據“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開辦好一堂堂“培育課”,讓更多人才“傾巢而出”。育才過程切忌“花拳繡腿”、華而不實,既要“接地氣”,把課堂前置到田間地頭、村頭村尾、房前屋后,在耐心蹲苗中不斷豐盈青年一代的農耕知識面、群眾工作方法、產業經營思維等,以差異化、精細化、個性化課堂為人才賦能補鈣,同時也要大力開辦“實訓基地”,通過傳幫帶等方式,讓人才實操練習,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融合貫通,從而挖掘更多有潛力獨當一面的好手。
訂好“奮斗位”引導人才“筑巢歸心”,爭先創優,共繪燦爛之春。要想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讓已經引來的人才留得下、讓更多觀望的人們愿意來,這就要求組織部門積極“對話”人才,了解他們的現實需要,使其安心、舒心、放心,從而激發干事積極性。為此,各地區既要結合政策全面落實人才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剛需,以制度保障和溫暖服務“拴心留人”,也要給予人才擔當、歷練、奮斗的機遇,敢于打破各類條條框框的限制,大膽啟用青年人才,根據過往經歷、專業擅長和個性等,安排他們到發展一線、攻堅前沿唱主角,營造爭先創優的積極氛圍,讓人才在鄉村天地綻放風采。(中共龍南市委組織部 余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