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福田區首批70名“數智員工”上線。社會各界在驚嘆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算法取代”的焦慮。面對數字化浪潮的變革風口,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戰略定力,深刻認識到人工智能的本質是輔助工具而非決策主體,沉著應對新技術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AI公務員”憑借強大的算法、先進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廣泛適用于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等多維政務服務場景,既將干部從常規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也極大提升了群眾的辦事體驗。但與此同時,也要高度警惕AI應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有的易生依賴心理,在文稿起草中搞“一鍵生成”,造成文風呆板機械;有的易生懈怠情緒,不愿意將時間和精力放在研究政策、跟進前沿上去,轉而傾向等靠投喂、坐享其成。著眼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長遠發展,需事前加以規范引導。
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對象日趨廣泛、環境愈發復雜,群眾對于政府的評價已從單一訴求滿足轉向深層次情感需求關注。“AI公務員”作為政務運用的輔助工具,并不具備情感體驗與情緒交互功能,倘若將服務群眾的相關事項完全轉交給人工智能,極易加劇“算法最優”與“群眾反感”之間的鴻溝。要堅持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多到基層一線看,多往田間地頭跑,在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中解鎖微表情、聽懂弦外音,真正把群眾意見搞清楚、難題摸上來。要充分尊重群眾的個性化訴求,“一人一策”提供精準服務,通過生成“定制化服務清單”,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黨員干部要想在人工智能時代有所建樹,既要頭腦清醒、與時俱進,也要主動觸網、善用數智,找準科技賦能與能力提升的銜接點。一方面,要主動融入AI時代,積極適應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變革,既不故步自封、因噎廢食、困于經驗繭房,也不盲從迷信、過度依賴,陷入“唯技術論”,謹防在數字浪潮中從“智慧賦能”淪為“算法附庸”。另一方面,要堅持把AI學習作為必修課,密切關注前沿動態和政策導向,定期邀請權威專家解讀AI在政務、民生領域的應用案例,積極探索技術推廣與政務拓展的結合點,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運用”的轉變。同時,要持續健全人機協作機制,明確AI應用的準入清單、禁進紅線,善于利用數智技術處理文件歸檔、數據核驗等事務性政務工作,讓廣大黨員干部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耕決策研究、應急攻堅等戰略性任務,推動干部隊伍從“事務型”向“戰略型”“決策型”進階。(作者:龍口市委組織部 山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