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大縣”擴容進階,縣域產業“繁花似錦”、縣域消費“熱辣滾燙”、縣域旅游“實力出圈”,縣域逐漸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戰場”。在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獨立成章,其著眼于“三農”發展全局,作出了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等決策部署。我們應牢牢把握這一重要契機,以培育富民產業、激活消費潛力、健全共富機制為重要抓手來興旺縣域經濟,讓鄉村在產業興、活力顯、生活美的進程中錨定全面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新希望”。
以在地資源培育縣域富民產業,讓鄉村稟賦生金更有“望”。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土資源稟賦,做深做透“土特產”特色文章,將得天獨厚的農業、文化、生態等地理標志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培育富民產業的關鍵所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點“綠”成“金”,深挖“中國竹鄉”的生態價值,開發多種竹產品,打造全球竹制品產業高地;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依托當地豐富的非遺手工藝資源,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以漢服生產、木藝雕刻、跨境電商等產業破解轉型難題,帶動全縣經濟從“一時紅”到“長久紅”。各地要立足“一縣一品”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探索富民產業增值路徑,積極將田間地頭的“綠葉子”變成百姓口袋的“金票子”,讓沉睡的鄉土資源在新時代煥發出生機活力。
以業態融合激活縣域消費潛力,讓鄉村人氣集聚更有“望”。縣域消費水平的提檔升級需要精準聚焦鄉村居民以及廣大游客不斷涌現的新需求,開展業態的培育融合及消費體驗場景的突破創新,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潛能,促進鄉村人氣高效聚集。山西省臨汾市吉縣運用“文旅+農業”模式,創新開發壺口瀑布低空旅游產品,借力“跟著悟空游山西”的流量,延伸蘋果產業鏈條并豐富休閑觀光、民俗體驗等業態供給;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融合“電商+農業”方式培育茶葉數字集群,以全產業鏈思維發展鐵觀音茶產業,位居2024全國農產品電商百強縣名單榜首。縣域消費要持續釋放活力,需緊扣業態融合創新主線,完善鄉村數字基建,打造特色消費IP,構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以聯農帶農健全縣域共富機制,讓鄉村增收穩業更有“望”。在當前縣域經濟發展中,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社會資本的能力較弱,產業鏈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城鄉要素流動不暢等問題依然突出,亟需通過機制創新構建“產業強縣”與“富民強村”的共生紐帶。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農村成立五大股份合作社,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通過完善土地作價入股機制,明確農村集體以地作價入股,同時健全利益共享和財稅貢獻支持機制,于2023年全面消除純收入千萬元以下村。縣域聯農帶農共富機制的探索要立足鄉村實際,探索差異化路徑,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共富長效機制,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作者:張丹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