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京華,共商國是。3月4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一組數字激蕩人心: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以來,共提出提案6019件,經審查立案5091件,99.9%的提案已經辦復。從街頭巷尾的百姓呼聲,到寫入政策、落地生根的民生實事,這串數字的背后,是中國基層治理的“繡花功夫”,更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層脈動。
99.9%的提案辦復率,丈量著中國式民主的實踐深度。當菜市場攤主的訴求加速食品安全溯源制度逐漸完善,當外賣小哥的提議催生“騎手驛站”建設標準,當銀發族的呼聲推動“適老化改造”立法......這些從泥土里長出的提案,見證著“街頭智慧”與“頂層設計”的同頻共振,365天永不掉線的治理應答,通過把每個人的好聲音都變成推動時代向前的力量,成就了中國式民主最樸素的邏輯、最生動的敘事。
提案辦復的高效運轉,也折射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構升級。2024年,民政部共承辦社區養老相關建議提案87件,其中部分內容被納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起草中。針對有關解決高原特色農產品滯銷的提案,地方政府跳出“臨時補貼”的舊思路,聯動電商平臺打造“云端展銷廳”,讓牧民帳篷里的呼聲變成了產業鏈升級的引擎......提案不再停留于個案解決,而是成為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支點。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起筆的交匯點,99.9%既是答卷更是考卷。面對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歸零”心態再出發,在政策制定的源頭,要少些“辦公室里的推演”,多些“板凳上的傾聽”;在落實推進的末端,警惕“紙面達標”的陷阱,深耕“抵達民心”的土壤,將99.9%的刻度化為自我革新的鞭策,既要在“辦得快”中見擔當,更要在“辦得實”中顯初心。
提案辦復率的數字背后,躍動著的是東方大國治理創新的心跳。當責任與溫度持續浸潤民生土壤,中國式民主的實踐,正在用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標注出人民至上的清晰刻度。(作者:徐晨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