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興則國家穩,鄉村強則民族興。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重磅出爐,帶著諸多極具前瞻性與創新性的新提法,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宏偉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廣袤鄉村的發展注入全新活力與無限可能。
以新質生產力為筆,繪就農業騰飛新篇。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農業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力量。它聚焦生物育種、智慧農業、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農業生產要素的全新組合與高效配置。在生物育種方面,通過基因編輯等先進技術,培育出更具抗逆性、高產優質的農作物品種,為糧食安全筑牢根基;智慧農業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從精準灌溉、施肥到病蟲害的智能監測與防治,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效率。部分地區引入無人機進行農田巡查與植保作業,不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還能精準施藥,減少農藥使用量,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是突破傳統農業發展瓶頸,推動農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必由之路,為農業騰飛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土地改革為墨,勾勒權益保障新景。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持續發力,諸多新舉措關乎農民切身利益與農村長遠發展。在承包地改革方面,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給農民吃下“定心丸”,穩定農民對土地的長期預期,讓農民能夠安心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與資金,促進農業的可持續、規模化經營。宅基地改革中,明確“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讓農民的宅基地權益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探索“出租、入股、合作”等盤活利用方式,激活了閑置宅基地資源,既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又為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提供了廣闊空間。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則進一步完善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讓農民能夠共享土地發展紅利,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這些土地改革舉措,如同一幅細膩的工筆畫,勾勒出農民權益保障的嶄新圖景。
以投融資創新為引擎,驅動鄉村全面振興。鄉村全面振興,資金是保障。長期以來,鄉村發展面臨資金短缺、融資渠道狹窄等難題。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創新性地提出“創新鄉村全面振興投融資機制”,為解決鄉村資金難題提供了新思路。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通過設立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廣泛參與鄉村全面振興事業。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重點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培育、生態環境保護等關鍵領域,補齊鄉村發展短板。支持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拓寬鄉村全面振興融資渠道;鼓勵企業發行鄉村全面振興債券,引導社會資本流向鄉村。有了充足的資金“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鄉村的道路更加暢通、水電更加穩定、通信更加便捷,特色產業得以蓬勃發展,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為鄉村全面振興鋪就一條堅實的康莊大道。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南市街道選調生 斯壬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