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獻策映初心,履職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匯聚民智、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展現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的重要平臺。一條條建議、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務書”,更是擘畫藍圖的“施工圖”。進入兩會時間,人民論壇網特別推出“兩會國是廳”專欄,聚焦兩會熱點,聆聽代表委員聲音,展現新時代代表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姚佐平(圖片由代表獨家提供)
汽車產業是制造業的關鍵產業之一,推進汽車強國建設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要著力點。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新能源轉型,我國通過搶抓電動智能化發展機遇,搶換新賽道、集聚新動能,新能源汽車完成從政策驅動到用戶驅動的切換,進一步帶動產業鏈升級,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轉型關鍵期,汽車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直接關系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然而,鋁材、竹材等輕量化低碳材料在整車中的應用比例仍較低,其中鋁材約20%,竹材僅在小規模試驗應用階段。
廣西在鋁、竹等輕量化、低碳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布局、東盟外貿等方面具備獨特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其中,廣西鋁土礦儲量全國第二、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在“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已有初步布局,具備“以鋁代銅”的產業優勢;廣西竹林面積超1000萬畝,竹材年產量居全國前列,可推動“以竹代塑”在汽車內飾、包裝等領域的應用。此外,廣西毗鄰東盟市場,RCEP政策紅利及區位優勢顯著,新能源汽車出口潛力巨大。
為充分發揮廣西資源和區位優勢,通過“以鋁代銅”降本減重、“以竹代塑”低碳賦能,助力我國汽車產業電智化轉型,構建面向東盟的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議圍繞技術攻關、產業鏈整合、標準體系出海等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一是打造“鋁-竹”雙鏈協同研發平臺,加快技術創新。基于廣西資源稟賦,依托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針對鋁、竹材料應用中的技術難點,組建協同創新聯盟開展技術攻關。一方面,通過設立鋁基材料輕量化應用聯合實驗室、竹基復合材料工程中心,圍繞高強鋁合金成型、激光拼焊、竹纖維復合材料強度提升、多部件一體化模壓成型等開展技術創新、工藝優化,持續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搭建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平臺,加速前沿綠色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確保每一項綠色科研成果都能迅速轉化為推動汽車產業綠色發展的動力。
二是基于規模優勢建設廣西泛鋁件先進制造基地,輻射西南地區及東盟,提升鋁制品深加工附加值。依托廣西資源優勢,打造泛鋁件先進制造基地。推動擠壓鋁、壓鑄鋁等產業集聚,推動鋁水就地轉化,打造從“鋁水”到“合金鋁液”再到“鋁制品”的完整、高效、環保的產業鏈,形成運輸成本優、鋁水供應穩、鋁品銷售順的產業鏈生態;通過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產業升級等多種方式,帶動周邊地區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鋁產業發展,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創造能力。同時,依托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策優勢與地理優勢,將廣西泛鋁件先進制造基地打造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輻射全球的重要鋁制品生產基地與貿易樞紐。
三是強化政策引導、整合鏈條資源,完善配套體系。建設專業化配套園區,打造輕量化材料產業園,通過完善產業規劃、入園政策,出臺東盟跨境物流扶持政策等舉措,吸引產業集聚,強鏈補鏈;搭建輕量化場景對接平臺,定期發布輕量化部件供需信息,提升資源匹配精準度;構建主機廠與供應鏈協同機制,聯合制定鋁、竹材料替代路線圖,提升產業聯動效率。
四是推動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標準互認互通。借助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東盟布局先發優勢,支持產業鏈企業加大海外技術標準推廣。依托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中國東盟汽車標準法規研究中心等,通過搭建東盟汽車法規數據庫、組織東盟行業交流會、支持龍頭企業參加標準編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等,加快中國汽車標準出海,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標準與東盟國家標準的互認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