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獻策映初心,履職不停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匯聚民智、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展現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的重要平臺。一條條建議、一份份提案,既是凝聚民意的“任務書”,更是擘畫藍圖的“施工圖”。進入兩會時間,人民論壇網特別推出“兩會國是廳”專欄,聚焦兩會熱點,聆聽代表委員聲音,展現新時代代表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李霞
全國人大代表 荊州市江陵縣疾控中心
新中國成立后,湘鄂西革命老區雖然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地處湖南、湖北兩省交界,加之歷史遺留的欠發達狀況,與沿海發達地區及同期形成的其他革命老區相比,其發展步伐仍顯緩慢。因此,加大對湘鄂西革命老區的振興支持力度,對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具有深遠意義。
紅色遺存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資源是生動的歷史教材,紅色基因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然而,受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滯后等因素制約,湘鄂西革命老區的部分紅色紀念設施保護不力,場館設施陳舊,難以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因此,加大對紅色文化紀念設施的維護力度,提升其展示和教育水平,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這不僅能夠激勵后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湘鄂西革命老區的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已成為制約老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以鐵路建設為例,荊州市作為全境屬于老區的城市,其高鐵密度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嚴重影響人員流動和物資運輸。同時,在生態保護治理方面,荊州市地處長江中游,擁有眾多河流和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但資金投入壓力巨大。老區的干部群眾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機遇,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這種愿望和呼聲,是推進老區振興的堅實基礎和強大動力。
為此,建議:
(一)制定專項振興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議國家發改委參照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陜甘寧革命老區的振興經驗,為湘鄂西革命老區量身定制振興規劃,并設立試驗區。同時,支持荊州市與黃岡、恩施等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通過產業對接、人才交流、技術合作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湘鄂西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全面提升。此外,還應加大對老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為老區的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二)加快紅色文化規劃審批,提升保護與利用水平
建議文旅部加快批準《荊州城墻文物保護總體規劃(2025-2045)》和《湘鄂西蘇區革命遺存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與報送工作。這兩個規劃對于湘鄂西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規劃,可以合理布局紅色文化資源,提升保護水平,同時開發紅色旅游線路和產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學習,發揮紅色文化的教育和傳承功能。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突破發展瓶頸
建議國家發改委將荊荊高鐵南延、規劃建設宜常高鐵接軌聯絡線等鐵路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并力爭在“十五五”期間啟動建設。這將有效緩解荊州南下通道的瓶頸問題,加強荊州與其他地區的聯系,推動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同時,還應加大對過江通道建設的支持力度,將紅門路過江隧道、鹽卡長江大橋、三洲長江大橋等重點項目納入長江干線過江通道規劃中期調整,以緩解過江通行壓力,優化區域交通布局,助力荊州跨江協同發展。
(四)擦亮老區文旅品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建議文旅部批準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并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荊州古城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創建5A級景區,可以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覽。同時,還應支持洪湖等地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和生態資源,打造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通過開發紅色文化主題游、生態休閑游等特色旅游產品,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以旅游產業帶動老區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