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三級醫院,打造鄂陜邊界區域醫療救治中心,就是要保障周邊百萬群眾急危重癥救治。”3月5日下午,在湖北省鄖西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病房,院長何義勇向湖北醫藥學院二級教授劉家敏介紹,全院開設800張病床,其中各科重癥監護病房占20%??吹絀CU配備的29套現代最新設備的監護床單元,急救專家劉家敏說,“建立縣級急危重癥救治體系,科技賦能生命救援,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是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支點。”
2月中旬,關防鄉一位老農負氣自服敵敵畏約200ml,被鄉衛生院收治,見病情危急,立即連線鄖西縣人民醫院急危重癥遠程會診中心,在急診醫學科主任崔濤指導下,一邊救治一邊密切監測,派120救護車轉運至縣醫院,急診醫學科立即采取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洗胃清除毒物后,轉重癥醫學科進一步救治,予以血液灌流、解毒復能等措施。期間,患者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實施了氣管切開、俯臥位通氣、纖支鏡肺部灌洗、營養治療等,成功控制感染、脫機拔管。經過18天的精心救治,中毒患者最終康復并步行出院。
鄖西縣人民醫院去年新建院區時就重視智能信息化應用,建立縣級區域急危重癥會診平臺,實現急救信息的共享,踐行“呼叫即急救、上車即入院”理念,加強區域醫療協同合作,提高了急危重癥患者的綜合救治水平。何義勇說,該遠程會診平臺大大縮短了全縣城鄉救治時間,實現了“患者未到,信息先行”的多學科協同救治閉環流程。
日前,羊尾鎮張家河村村醫發來的一份胸痛患者的心電圖:張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鄖西縣心電遠程中心立即預警,村醫撥打120聯系急救車,縣醫院急診醫學科、心內科、導管室等立即啟動綠色通道和預案流程,患者到院第一時間冠脈造影檢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回旋支遠段急性閉塞”,胸痛中心團隊商定行PCI術和導絲通過閉塞段行PTCA,回旋支遠端植入1枚支架?;颊邚娜腴T到閉塞血管開通僅20分鐘,為挽救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
近年來,鄖西縣人民醫院通過構建“院前急救-院內急診-急診ICU”一體化救治模式,依托3臺監護型救護車和2臺負壓救護車,創新構建“急救信息高速通道”,通過5G技術實現院前院內數據實時傳輸,急救響應時間縮短40%,在鄂陜交界區域首創“30分鐘救治圈”模式,通過縣級急救信息平臺,實現“呼叫即急救、上車即入院”的智慧急救網絡,年門急診急救5萬余人次,多次成功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門球時間壓縮至16分鐘,極大提高了危急重癥患者救治效率。
何義勇介紹,該院聯合十堰市三甲醫院和鄂陜毗鄰6縣21家醫療機構,構建“縣鄉村三級急救聯動體系”,通過建立遠程會診平臺、標準化急救流程、專家團隊駐點幫扶等舉措,實現疑難病例5分鐘線上響應、30分鐘線下到位。在創建三級醫院進程中,重點強化多學科聯合救治(MDT)能力,建設現代化急診醫學中心,推動急診急救服務向“精準化、智慧化、同質化”轉型升級。
劉家敏還參觀了新建的傳染病區大樓,看到智能化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他贊道:“鄖西縣人民醫院將通過智能醫療救援系統升級、醫學人才隊伍專項培養、跨區域醫療協作,打造出鄂陜邊界區域醫療救治中心,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了基層醫療力量。”(孫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