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企業是指鮮為大眾所熟知卻在細分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集中存在著一批技術領先、創新能力強、市場份額大、國際化程度高的“隱形冠軍”企業。這類企業憑借獨特優勢,奠定了歐洲在高端制造領域的國際競爭優勢,并在經濟體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歐洲“隱形冠軍”企業概況。“隱形冠軍”這一概念由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他發現德國在國際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在出口貿易過程中貢獻了重要力量,因而將某一細分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年營業額不超過50億美元且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中小型企業譽為“隱形冠軍”。之所以“隱形”,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大部分位于產業鏈中上游,不與終端消費者產生直接聯系,公眾知名度較低。但在行業內,這些企業擁有強大競爭力,產品、服務難以被模仿超越且擁有很高的話語權。
據統計,全球范圍內共有2734家“隱形冠軍”企業,其中絕大多數集中于歐洲,僅德國就擁有1307家。這些企業通常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部分企業甚至已延續數百年之久。從發展路徑來看,“隱形冠軍”企業普遍從特定細分領域起步,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與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力,并在早期發展階段避免與大型企業直接競爭。在穩固本地市場后,企業憑借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逐步在行業內建立良好口碑,并以此為依托向國際市場擴展,最終成為全球細分市場的領導者。例如,德國克朗斯公司(KronesAG)成立于1945年,專注于飲料灌裝設備的生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該領域的領軍企業;法國拉波特公司(Laporte)創立于19世紀,長期深耕飛靶和發射器領域,目前不僅是全球飛靶市場的核心參與者,還為9屆奧運會提供相關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的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早期同樣是一家專注于光刻技術研發與生產的“隱形冠軍”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布局,不斷擴大其全球市場份額,目前在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中份額超過80%。
“隱形冠軍”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全球化布局,為歐洲經濟注入持續動力。這些企業秉持長期主義發展理念,專注特定領域的技術創新與迭代,在高端制造、精密儀器等關鍵環節占據主導地位,從而有效支撐了歐洲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確保歐洲在全球制造業中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隱形冠軍”企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是歐洲出口的重要支柱。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的海外銷售額占比超過50%,穩固了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國際貿易地位。此外,這些企業通過深度參與全球細分行業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增強了歐洲制造業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根據歐洲投資銀行2024年初發布的調查數據,“隱形冠軍”企業為歐盟貢獻了17%的就業崗位和21%的企業營收,凸顯了其在推動歐洲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中的重要作用。
歐洲發展“隱形冠軍”企業的關鍵舉措。品牌與知識資產的深度培育。歐洲“隱形冠軍”企業以專注細分市場和持續創新為核心,注重品牌與知識資產的培育。歐洲“隱形冠軍”企業價值評估體系將品牌作為重要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目前平均占公司價值的40%,預計未來有望提升至60%。這些企業通過深耕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建立行業內的技術壁壘,同時保持低調的品牌策略,專注于行業內市場而非大眾知名度。在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加持下,實現了品牌與知識資產的雙重提升。例如,德國倫茨集團(Lenze)持續關注工業運動控制領域,高精度伺服電機和驅動系統出口海外市場,贏得良好的技術質量口碑和品牌影響力,還通過專利布局鞏固了市場地位,成為全球領先的“隱形冠軍”;德國閥門制造商格姆(GEMÜ),憑借在流體控制領域的技術優勢,擁有大量專利和行業標準制定權,成為全球細分市場的領導者。
專注細分領域與靈活應變。歐洲“隱形冠軍”企業充分利用其體量較小的特點專注單一細分領域,避免盲目多元化而分散精力。如法國拉波特公司自創立以來,始終專注飛靶制造,錨定這一領域,不斷開發新型飛靶和發射器,逐漸將公司發展成為警察和軍事機構射擊訓練設備的主要供應商。同時,體量較小還能夠促使這些企業在面臨錯誤時及時糾正,更能緊跟時代風向優化經營布局。面對全球競爭和行業發展趨勢變化,“隱形冠軍”企業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挪威阿克工程技術公司在綠色能源轉型背景下,于2020年起拓展海上風電和碳捕集與儲存技術業務,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行業協會的全方位助力。歐洲行業協會通過搭建合作平臺,提供資源支持和技術賦能,助力“隱形冠軍”企業實現全球化與技術創新。“隱形冠軍”企業最多的德國,擁有30萬個行業協會和聯合會組織,每年發布上千個行業標準,其中約90%被歐洲及世界各國采用,幫助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保持標準領先。這些行業協會聯合服務機構、產學研基地、智庫等,匯集海量數據信息,掌握行業發展動態,為隱形冠軍企業提供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市場營銷及國際業務發展等支持。歐洲足球俱樂部協會(ECA)通過整合歐洲技術生態系統,支持中小企業實現跨境協作與創新,推動數字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人才培養的有力支撐。德國獨特的職業教育體系使得學校、跨企業培訓中心和企業共同發揮人才培養主體作用,成效顯著。跨企業培訓中心主要由聯邦政府和行業協會提供資金支持,密切關注職業領域及市場發展變化,每年推出上百個與企業崗位匹配度高的培訓項目。法國政府在其國土范圍內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產學研競爭力集群,集群內以“隱形冠軍”企業為中心,以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及培訓機構作為配套,通過建立這種特定產業合作伙伴集聚模式,形成貫通產學研的人才培養機制。截至目前,法國71個競爭力集群設有中小企業10061家,科研院所和培訓機構2531家,在實現大量研發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培養了一大批光電、微電子、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人才隊伍。
歐洲發展“隱形冠軍”企業的經驗啟示。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初始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是從中小企業升級至“隱形冠軍”企業的先天劣勢,因而更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促其發展。在政策制定中聚焦細分領域的中小企業,建立專項扶持政策,從“隱形冠軍”企業的普遍發展規律出發,提供研發補貼、稅收優惠和融資支持,鼓勵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聚焦核心競爭力打造。“隱形冠軍”企業立足產業細分領域、面向直接市場需求進行前沿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完善產供鏈環節,是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障產業安全的重要載體。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發展路徑,促使中小企業更好轉型升級和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在全球的價值鏈地位,走自主創新和內生驅動道路,打造核心競爭力。
強化資產與權益保護。“隱形冠軍”企業來源于持續的技術創新,激勵企業保持創新則來源于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強化專利布局和商業秘密保護,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企業的財產和知識產權,使企業家能夠放心地深耕實業、安心發展。
構建協同合作生態。深耕專業技術、集中精力避免盲目多元化是“隱形冠軍”企業成功的關鍵,行業協會在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市場營銷及國際業務發展等領域提供著必要的配套支持。在培育“隱形冠軍”企業的過程中,需搭建行業協會和產學研合作平臺,既為中小企業做好專業化服務,又源源不斷提供人才支撐,助力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