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黨建在創新價值鏈中方向引領、服務保障等作用,把黨建引領優勢轉化為創新動力,是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綿陽卷煙廠(以下簡稱綿陽廠)一直在持續探索、破解的一項重大課題。綿陽廠是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唯一一個具備全流程生產能力的廠,綿陽廠始終堅持加強黨對創新工作的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不斷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
步入新時代,綿陽廠打造“創新型示范精品工廠”,持續推進黨建與創新深度融合,將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變為工廠的“最大增量”,以“上下貫通、左右協同、承前啟后”的“三維創新體系”全方位賦能工廠高質量發展。
堅持政治引領,上下貫通,抓制度機制創新。近年來,綿陽廠秉持黨建引領、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理念,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持高位謀劃、高點起步、高效推進,建機制、搭平臺、抓落實,為創新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高位謀劃,完善創新工作機制。隨著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提升,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綿陽廠結合實際著力構建了“1234”創新工作機制(深化一個智慧創新平臺建設,優化“雙線管理”模式,強化“三個協同”見效,固化“四個支撐”聚力),實現創新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知識多維度匯聚、創新方向智能分析,以數字賦能創新,以創新促進業務,讓創新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能持續。
高點起步,完善創新發展機制。始終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一項基礎性、根本性、關鍵性、長期性的重大戰略任務加以推進,始終鼓勵各部門、廣大干部員工用“小創新”落實“大戰略”,用“小謀劃”實現“大突破”,聚焦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和生產經營難點困點,形成了“由上而下”的引領式創新和“由下而上”的自發式創新相結合的上下貫通創新發展機制。
高效推進,完善創新管理機制。以目標為引領,突出政治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將黨建管理、流程管理、精益管理、創新管理等與業務有機融合,修訂印發《創新獎勵管理辦法》《創新積分實施辦法》等,大力開展創新項目,暢通職工合理化建議通道,科學有效的保障機制破除了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發揮組織優勢,左右協同,抓管理技術創新。綿陽廠堅持將黨的組織優勢與創新緊密融合、相互促進,讓基層黨組織成為貫徹執行科技優先戰略的堅強堡壘,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提升綿陽廠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以“管理+技術”雙輪驅動,做到眼前和長遠相統籌、局部和全局相統一、漸進和突破相協調。
聚焦管理創新“小切口”,鍛造發展“大視野”。綿陽廠始終緊盯影響工廠發展的管理“小切口”,提質效、控成本、防風險,不斷鍛造發展“大視野”。創新路徑提質效,將“PDCA(P代表計劃,D代表執行,C代表檢查,A代表處理)循環模式”引入黨建工作中,創新搭建了“融合化”黨建精益屋。創新思路控成本,圍繞人力資源、設備維修、生產組織、降耗減排等成本控制重點領域,補齊短板弱項,創新形成了集人力資源“加減乘除法”、生產組織“三精三化”工作法、綠色低碳“4323”行動框架等為一體的“控本增效”管控新模式。創新舉措防風險,創新構建“511”大規范監管運行體系,探索深化監管部門內部監督貫通協同的有效路徑,實現事前、事中及事后全過程閉環監督管理。
聚焦技術創新“小切口”,塑造進步“大縱深”。綿陽廠始終緊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小切口”,強技術、出精品、增效益,不斷塑造進步“大縱深”。著力強技術,提高制造“含金量”,自主設計研制了一套符合生產實際、操控性強的光機電一體的模塊化柔性生產實訓平臺,成為持續培養電氣維修人才的重要實踐陣地。著力出精品,提高制造“含智量”。立足綿陽廠實際,從戰略謀劃上,加強頂層設計,以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為目標,有序推進智能制造落地見效,全面支撐綿陽廠數字化轉型升級。著力增效益,提高制造“含綠量”。持續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探索建立重點用能設備三級能耗基準,通過各類綠色項目的實施,全年節約電量約82萬度,節約天然氣量約35萬立方米,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46噸。
匯聚人才活力,承前啟后,抓生態人才創新。綿陽廠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持續培育打造一批技術帶頭人和創新骨干,深化黨員攻堅先鋒崗建設,在創新攻關一線發揮“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營造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成果有效轉化的良好生態。
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綿陽廠堅持“立足實際、面向未來、強化應用、突出實踐”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依托創新工作室,突出創新思維教育,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努力構建由相對獨立到科學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綿陽廠以推動工廠進位爭先的創新需求為動力,堅持面向生產一線前沿、面向質量主戰場、面向設備保障需求,持續開展“走出去,請進來”創新學習活動,在難題攻堅過程中,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人才、能工巧匠。
構建創新生態系統,促進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與綿陽科技城建設相融合,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廣泛聯合區域屬地的科研院所共同開發合作,進一步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推動與高校創新資源要素相融合,不斷深化“廠中校、校中廠”建設,加快形成產教訓融合,精準對接各個環節,實現優勢互補,先后與成都工業學院、西南科技大學簽約授牌,通過“青年人才研配、創新融合應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提升創新的實際效益。
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創新氛圍。鼓勵多元化思維,促進創新思維的碰撞。搭建創新交流平臺,讓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創新人才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促進創新思維的碰撞和融合,提升工廠創新的多樣性和創造力。營造寬松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潛力。為創新人員提供寬廣的創新空間,尊重和保護創新成果,讓創新人員勇于試錯、敢于創新,激發全員的創新潛力和創造力,促進全面創新。
未來,綿陽廠將不斷深化“三維創新體系”,一以貫之抓黨建,一門心思謀創新,全力推動基層創新,全力實施質量改進,全力提升管理水平,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努力為“十四五”圓滿收官、“十五五”開局起步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系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綿陽卷煙廠黨委副書記、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