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人才是創新的主體和根基,創新驅動根本在于人才驅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穩”的態勢鞏固延續,“進”的步伐堅實有力,各地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以“大人才觀”聚才、育才、用才,加快把人才資源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最大增量”。
“大”即格局要大、眼界要廣,體現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不同類型的人才,既有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又有鄉村人才、老年醫學專業隊伍等等。人才“蓄水池”的水源應當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既要聚焦主導產業,精準招才引智,加快建設與產業配套的人才集群,形成“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互融”的良好局面,又要跳出傳統“人才”概念,樹立“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人才觀念,深挖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讓真正有才有心的優秀“藍領”破土而出。
人才引進是基礎思路,人才自主培養更是長遠之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大人才觀”要把眼光聚焦在“人”身上,不能急功近利。要建立全方位人才培養和研究體系,通過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平臺,暢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堵點,不斷拓展人才教育培養的范圍和層次,加速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人才隊伍。
用好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帽子”問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營造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學術氛圍,用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堅決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等傾向,讓人才在與之匹配的崗位平臺中各展其能、各盡其才,為真正能干想干、擔重擔險的人才搭臺子、架梯子。(作者:錢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