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產業蓬勃發展得益于人才生機盎然,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推進,必須堅持將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引育通盤部署、一體推進,放大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的“互促效應”。
產業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載體,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能。人才的加盟助力,不僅能推動主導產業提質擴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要提升人才招引精度,深入分析地方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以及發展規劃,加強對重點產業鏈企業用工缺口摸排,繪制人才需求“熱力圖”,按圖索驥、靶向引才,確保人才規模、質量、結構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要加大人才使用力度,支持重點產業鏈企業實行“按薪定才”“自主評價”,聚焦關鍵技術攻關和重點產業項目,開展雙創大賽、行業爭優、業績比拼等活動,為人才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舞臺,以“人才出彩”助力“產業精彩”。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科創平臺載體是集聚人才資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動科技進步與產業創新的基礎支撐。要緊扣重點產業布局和“卡脖子”難題,支持企業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高水平研發平臺及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層次人才載體,實現創新資源的不斷集聚。要支持企業在發達地區設立人才飛地,構建“研發在外地、產業在本地”的柔性用才模式,打造以引智、研發為主的孵化中心,提升產業創新支撐力。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項目,推進研發平臺與實體企業互聯互通、與人才項目互促互進。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搖籃,人才是企業成長的基石,企業是產業發展的載體。深化產才融合發展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系統推進。要深挖高校院所人才資源“富礦”,建立“政府牽線、高校接單、企業使用”的人才培養鏈條,鼓勵產業鏈重點企業與對口高校院系聯動開設“訂單班”,探索政校企貫通培養的育才模式。統籌高校院所增設契合地方產業發展的優勢特色專業,推動高校專家與企業人才雙向兼職,推動產業需求側和人才供給側精準對接。要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布局,推進高校院所、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和服務平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作者:王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