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機關黨委書記 王維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大力支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擲地有聲的話語,道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對于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主要是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才的競爭又集中體現在科技人才的競爭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條件下,要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就必須高度重視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使用。
青年科技人才處于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敢于創新,善于創造,富有生氣,經常提出奇思妙想,擦出智慧火花,搞出新鮮創造,引領發展前沿。先看一組例子:1985年出生的梁文鋒帶領他的年輕團隊在去年底推出DeepSeek,迅速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匹黑馬,讓世界為之震驚;1990年出生的王興興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上大展拳腳,推出的人形機器人在2025年央視春晚上大放異彩……此外,還有顏寧、羅福莉,白蕊、趙慧嬋等等。燦若繁星的青年科技人才活躍在科技領域各條戰線,大展身手,大放異彩,為國家的科技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成為有為青年推崇的偶像、學習的榜樣。
數據顯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嫦娥團隊”“天問團隊”“神舟團隊”“北斗團隊”等多支人才隊伍,平均年齡都在30-40歲之間。青年科技人才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然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特別是,越來越多青年科技人才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領域取得突出成就,他們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
青年強,則國家強。在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征程中,尤其是在攻克“卡脖子”難題方面,青年科技人才作用重要、責無旁貸。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2023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從引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更好發揮青年科技人才決策咨詢作用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舉措,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擔綱領銜、脫穎而出的機會,給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廣闊空間。
我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我們要充分落實給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要求,以深化人才評價改革為突破口,切實轉變觀念,創新體制機制,打破條條框框,堅決破除“五唯”,為青年科技人才“松綁”減壓,讓有沖勁有才華有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輕裝上陣,在科研探索領域勇闖“無人區”、敢啃“硬骨頭”,得到更多的歷練,展現更強的擔當、更大的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