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無論是多出科技成果,還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關鍵在人才。只有堅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才能推動科技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從“嫦娥六號”逐夢星際投入月球“懷抱”,到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跨越式發展掀起全球科技浪潮,再到《哪吒2》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巖漿流體”場景,這些都是科技創新與人才驅動同頻共振結出的碩果。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迫切需要多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這對人才自主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必須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求突破,才能以高質量人才賦能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人才培養關鍵在聚焦國家發展所需。一方面,要服務國家戰略和科技發展需求,充分發揮高校培養基礎研究人才的主力軍作用,創新教學體系、更新課程內容,推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傳統學科融合,著力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應打造校企地聯合創新平臺,通過院校老師“扶上馬送一程”、企業工程師“傳幫帶”和崗位實踐鍛煉,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用融通人才培養模式,讓人才學有所教、用有作為。此外,還需大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以能力、實績、貢獻等為導向的評價考核體系,建立與考核結果相配套的薪酬制度,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科技創新,人才是根本。抓牢人才這一關鍵變量,推動形成更多科技成果,讓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能。(作者:彭雄良 祝云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