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民生是“國之大者”,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頭等大事”。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一份份“民生清單”作為奮斗坐標,把一件件“關鍵小事”當作“頭等大事”,讓民生“溫度”更加可感可及,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向“下”扎根察民情,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基礎。“跑腿書記”林則銀扎根基層十七年,用腳步丈量民情,把民生保障、社區事務等詳細記錄在“七彩民情圖”上;“草鞋書記”楊善洲扎根大亮山,帶領群眾植樹造林,將荒山變為綠洲,始終把田間地頭當作了解民生的重要窗口。正因他們撲下身子、深入一線,才能精準聚焦民生痛點,呼應群眾期盼。聽民聲、察民情方能知民意、解民憂。廣大黨員干部要多去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常到大街小巷、鄰里街坊,深入百姓家中、群眾心間,做到“身入”基層、“心到”基層。既要關注為民點滴又要了解國計民生,要在人民群眾“家長里短”中摸清實情、問出需求,在代表委員“意見建議”中找準痛點、緊盯難點,真正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變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群眾的“問題清單”變為自己的“履職清單”,讓社情民意在基層一線“顯真章”。
向“真”著力辦實事,以“小舉措”彰顯“大擔當”。從以城市更新改善“居住環境”,到以藏糧于技守護“中國飯碗”,再到以人文溫度托舉“晚年生活”……兩會“委員通道”展示了一系列順民意、惠民生的務實舉措,交出了一張張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不斷回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群眾“心上事”就是自己“上心事”。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甘做“小事”的覺悟,以小事成就大事,以實事成就實績。增強“時時放心不下”“事事放不下”的責任感,把每一個步驟做實,把每一件小事辦實,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妥。要從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事情做起,圍繞促進就業、“一老一小”、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民生“議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民生清單”兌現“幸福賬單”,讓民生福祉在基層一線“落實處”。
向“新”進取謀發展,以“小改革”激發“大活力”。發展向前,民生向前。成都打造“社區食堂”,解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就餐難題,暖胃又暖心;杭州推行“鄰里值班室”,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矛盾糾紛在基層化解……這些彰顯出地方在民生領域創新實踐的智慧與擔當 。在“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民生領域改革創新,交出新的“民生答卷”。要聚焦民生服務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推進“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數字化賦能,提升民生服務效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方面,要積極構建多方聯動機制,推動更多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促進民生工作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從“注重硬件”向“軟硬并重”轉變、從“政府主導”向“多元共治”轉變,以改革創新之筆,繪就民生幸福新畫卷,讓改革成果在基層一線“見實效”。(作者:胡曦文、唐玲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