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須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人才為引擎,把人才“關鍵變量”轉化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
以“選準人才”匯聚創新活水。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從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到蛟龍探海、墨子傳信,從高鐵奔馳、北斗組網,到大飛機首飛、AI火爆出圈……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重大變化,這些都離不開各類人才的勇于探索、敢為創新。踏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人才資源更加關鍵,掌握了人才,才能在創新上先行一步,才能掌握發展主動權。須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完善人才選拔機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區域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鏈,列出“卡脖子”技術清單,編制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以重大人才計劃為牽引,拓寬選人視野、優化引才方式,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以“用好人才”凝聚創新合力。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人才是創新的基礎,促進創新創造源泉的關鍵在人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同頻共振。須持續推進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圍繞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優化資源配置,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因事擇人、因材施用,推動人崗相適、雙向奔赴,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從產業中來、到產業中去,完善“揭榜掛帥”“賽馬”等以能力實績論英雄的用人機制,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探索共同培養、共同選題、共享成果的產教融合機制,通過“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等聯合培養模式,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對接、融合聚變。
以“做優生態”集聚創新動能。環境優則人才聚,人才聚則事業興。人才心無旁騖干事創業,創新發展的動能才能愈發強勁。須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協同并舉,探索創新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大力度建設人才載體和科創平臺,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引導和鼓勵更多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探索個性化、定制化、精準化的人才服務模式,著眼衣食住行,重視“關鍵小事”,為人才發展提供暖心舒心服務。完善人才激勵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關鍵核心技術人才特殊調配制度,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既重視成功,更寬容失敗,勇于為創新事業開道,敢于為創新人才撐腰,營造敢為人先、潛心科研的良好創新生態。(作者:吳啟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