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推進財政科學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嚴禁鋪張浪費,騰出更多資金用于發展所需、民生所盼”。用“緊日子”托舉民生“好日子”,將“減”“增”之間的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能。
從歷史深處走來,艱苦奮斗始終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精神密碼。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通過精兵簡政、增產節約,為國家建設奠定根基。新時代,從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到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優良作風一脈相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近年來,各地政府在過緊日子方面成果斐然。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減少不必要的行政開支;加強預算管理,確保財政資金透明、高效使用。例如,一些地方通過精簡會議和文件,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財務管理,提升資金監管效率。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更為民生事業發展筑牢了資金根基。
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禮包,滿是溫暖與關懷: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完善勞動者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擴大健康、養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務供給;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等。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政府對民生承諾的有力踐行。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堅持過緊日子,要從細微處入手,精打細算、量入為出;更要從制度層面發力,改進作風、建章立制。從節約一張紙、一度電做起,將勤儉辦一切事業內化為政治自覺和擔當。如此,為奮進新征程、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堅實作風保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作者:周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