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村產業發展對農民的技術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用好“精準培訓”“政策激勵”“平臺搭建”這三樣法寶,精心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時代“農工巧匠”,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精準培訓”為筆,繪就技能提升新畫卷。“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培訓農民技能要通過深入調研了解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充分考慮個體因素,掌握農民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技術難題,開展精準化、個性化的培訓,堅決杜絕“大水漫灌”式培訓。重點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開展電商運營、網絡營銷、物流配送以及旅游服務、文化講解等技能培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線上推送豐富的農業技術知識和培訓視頻,方便農民隨時隨地學習;線下邀請專家學者、技術能手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開展現場教學和實踐指導,讓農民在實際操作中拓視野、長見識、增本領。
以“政策激勵”為墨,書寫人才匯聚新篇章。人才是鄉村發展的第一資源,要吸引和留住人才,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要發揮政策激勵的“催化劑”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農村建設。要設立專項人才補貼資金,對參加技術技能培訓并取得相關證書的農民給予經濟補貼,對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給予一次性獎勵,表彰他們的突出貢獻,激發提升技能的熱情。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為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農民提供低息貸款、創業擔保貸款等金融支持,解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資金難題。要強化人才保障機制,建立農村人才醫療綠色通道,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設立人才子女教育專項基金,保障他們的子女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建設農村人才公寓,為農村人才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解決后顧之憂。
以“平臺搭建”為紙,擘畫創業創新新藍圖。人才需要廣闊的發展平臺,讓才華得以施展、智慧得以迸發。要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和發展一批農村創業孵化基地、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打造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農民提供產業集聚發展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要定期舉辦農業技術研討會、農村創新創業大賽、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技術交流、項目對接、產品展示的機會,幫助及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激發創業創新靈感。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要加強農村電商平臺建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打通農產品運輸“最后一公里”,讓優質的農產品能夠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膠河社區管委會 王培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