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交通運輸局駐正直鎮福寨村幫扶工作隊(以下簡稱“駐村工作隊”)以“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為工作切入點,積極探索農村發展新路子,真抓實干、接續發力,把村民關切的一件件“關鍵小事”辦成了“暖心實事”,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安路燈 照亮歸途 溫暖民心
夜幕降臨,在福寨村姬家灣聚居點,一盞盞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依次亮起,為行人和車輛提供了安全的出行環境。
姬家灣聚居點地勢南高北低,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發現道路夜間照明不足,村民出行極不方便,并且存在安全隱患。
“亮化是改善人居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回應群眾期盼的有力舉措。為保障群眾夜間出行安全,我們與村‘兩委’共同研究并報上級領導獲得批準后,決定整合地質避讓搬遷配套基礎設施項目資金。”南江縣交通運輸局駐正直鎮福寨村幫扶工作隊負責人張科表示。
駐村工作隊從居民需求出發,精心謀劃,實施了聚居點亮化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受益群眾89戶300余人。
路燈照亮了群眾前行的路,也溫暖了村民的心。
修公路 打通“最后一公里” 解決出行難題
要想富,先修路。福寨村地理位置欠佳,進村道路通村不通戶,且路面崎嶇,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駐村工作隊了解情況后,立即向上級匯報,得到縣交通運輸局領導高度重視,協調以工代賑項目資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修通該村道路4.2公里、耕作道1.1公里,實現了公路“社社通”“院院通”。
“新修的道路既是產業路、致富路,又是平安路、幸福路,完善了村級道路基礎設施,解決了群眾的‘煩心事’,感謝駐村工作隊的傾力付出。”正直鎮黨委書記侯娟娟表示。
據福寨村黨支部書記陳旭東介紹,該項目通過組織本地勞動力和就業困難群體,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人口、低收入家庭人口等50多人參加工程建設,發放勞務報酬達5萬元以上,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抓產業 把根扎在村上 把心用在幫扶上
產業興不興,要靠幫扶來引領。駐村工作隊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駐村幫扶的重要抓手,以黨組織為核心,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深入調研福寨村的資源稟賦和傳統產業,與上級部門和行業部門溝通聯系,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找定位、明方向、謀布局。
為發展林下土雞養殖,2023年,駐村工作隊負責人張科個人出資2萬余元購買雞苗2000余只分發給村民,并聯系專家指導科學喂養、聯系收購商幫助村民賣雞銷蛋。當年為村民創收25萬余元,激發了村民的養殖熱情。目前,福寨村發展土雞養殖8000只,年產蛋100萬余枚。“幫扶工作隊把根扎在村上,把心用在幫扶上,把發展扛在肩膀上,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張越明說道。
2023年8月以來,駐村工作隊堅持以黨組織為引領,科學探索產業發展方向,通過“農戶+合作社+企業”模式培育種養大戶3家,出欄生豬1500余頭,存欄黃羊860余只;發展黃精、三賴、天冬等中藥材種植780余畝;通過發展有機肥,為集體經濟增收10萬余元。同時,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務工500余人次,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切實推動農戶增收致富。
補短板 腳下沾有泥土 心中沉淀真情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駐村工作隊要始終牢記職責使命,不斷擦亮為民服務的‘底色’。”巴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本勇在鄉村振興工作掛聯點福寨村調研中表示,駐村幫扶工作隊要通過一系列“小切口”的工作,撬動民生“大實惠”,牽好產業“牛鼻子”,走出鄉村全面振興新路子。
駐村工作隊聚焦駐村幫扶“四項職責任務”,關注民生,補齊短板,完善基礎設施,推動駐村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切實用腳步丈量大地、用心靈傾聽民聲、用汗水拉近民心,用心用情答好民生實踐題。開展駐村工作以來,工作隊夯實以塘、渠、堰為核心的民生工程,先后整治堰塘1口、山坪塘3口,新建畜水池3口,蓄水11000余立方米;整治灌溉渠2.8公里,新修2.2公里,整治排水溝渠310米;整理土地80畝。爭取農村水利整治資金50萬元,以工代賑項目資金430余萬余。
切實提升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成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所在,也是駐村工作隊充分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振興、發展產業、關注民生、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同時,積極構建科學完善、多元協同的幫扶機制,切實提升幫扶成效。”巴中市南江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石忠表示。(楊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