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良將,勝百連城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創新驅動本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加快人才體系建設,發揮其“第一資源”作用,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創新創造活力迸發、形成人才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持續動能。
人才興,事業旺。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在人才引進上要“不拒眾流”“匯流成海”,運用人才招聘、揭榜領題、項目合作等多元化引才機制,關鍵領域鼓勵團隊整體導入,體現靈活高效、匹配適用。定制引才“政策包”,對重大戰略任務急需、領域稀缺的頂尖人才和特殊人才,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按需支持。把實際能力作為選才引才第一標準,不唯“帽子”和資歷論,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展“唯才是舉”的視域,發揮“以才引才”作用,加強與人才資源池的聯動,打造招才引智“強磁場”。
人才評價是“指揮棒”,也是“風向標”。人才評價要與人才培養貫通起來,多些“靜待花開”“等待樹成”的耐心,把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相結合,把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營造探索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通過系統性、工程化項目淬煉加速人才成長,為人才“一鳴驚人”創造條件,鼓勵更多青年人才在“大舞臺”上發光發亮,激勵更多人才投身科技創新、技術攻關當中,擔當重任、挑起大梁,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搭建人才學術交流平臺,舉辦各類學術論壇和交流活動,與國內頂尖高校院所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實現學科建設、人才建設和科研實踐的一體化發展。
“梧桐樹”種好了,人才自然就會近悅遠來。要在政策的“軟”環境和服務的“硬”環境上下功夫,保障好人才的事業發展需求、待遇生活需求,免除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人才引得進來更留得下來。賦予人才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和團隊建設自主權,在崗位晉升、職稱評聘上給予適度傾斜。在人才安居工程體系建設上,著眼多功能、多層次、多形式,切實回應人才的利益訴求,協助解決兒女就學、安家落戶、醫療就業等問題,營造愛才、惜才、敬才的濃厚氛圍,打造一流的人才高地。
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科技人才走在前列。錨定“人才優先發展”和“人才引領驅動”的定位,深刻把握人才集聚特征和人才發展規律,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必將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局面,實現更多領域的跨越、更多成果的涌流。(作者:范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