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2024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重接近40%。
“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是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表示,“西部地區在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要加快構建系統、高效、智能的新型能源體系,打造西部能源資源新高地。”
在布局端,引導空間格局優化。宋海良委員建議,推動能源密集型產業向西部新能源富集地區轉移,擴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本地自用規模,促進電、熱、氫等多品種系統化耦合利用,推進重點耗能行業領域實施綠色能源替代、綠色原料替代行動,推廣低(零)碳園區、交能融合等綠色供用能新場景。
在技術端,加快科技創新突破。加大對能源科技創新的要素投入保障,建設高能級新能源催化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全力突破壓縮空氣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鼓勵開展一批新能源多元轉化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帶動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規?;瘧?。”宋海良委員說。
在應用端,促進“人工智能+能源”發展。“要關注新興產業能源需求變化,抓住行業低碳轉型機遇。”宋海良委員建議,統籌規劃算力與能源基礎設施,深化“東數西算”“西電東儲”多向協同,在西部可再生能源富集區建設“風光儲算一體化”基地,降低算力中心碳排放強度。
宋海良說,我國新能源資源潛力巨大、發展迅速,近年來對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新能源規模和比例持續提升,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更加系統化、高效化、智能化新型能源體系,以支撐新能源高效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夯實新能源產業優勢,培育發展綠色新質生產力。”
他判斷,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風光新能源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帶來重大發展機遇。伴隨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和消納,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儲能領域面臨較大的市場空間。此外,隨著全社會深度脫碳,氫能將成為電能的有效補充,在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他建議,推動在風光資源豐富地區統籌發展新能源發電、供熱和制氫(氨、甲醇、航油),促進電、熱、氫等多品種系統化耦合利用,并圍繞“制備—儲存—輸送—應用”盡快構建打造綠色氫氨醇油全產業鏈的有效政策、機制與路徑,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儲能,實現多輪驅動系統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綠色能源供給。與此相對應,在消費端則要推進重點耗能行業領域能源梯級利用和耦合利用,實施綠色能源替代(包括綠電、綠色氫氨醇油)、綠色原料替代行動。
宋海良關注到,空間布局需要優化。他認為,要合力推動能源密集型產業向西部新能源富集地區轉移,擴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本地自用規模,鼓勵“能源+產業”融合發展,推廣低(零)碳園區、算電協同、交能融合等綠色供用能新模式與新場景。
提升清潔能源開發效率,離不開技術創新支撐。宋海良建議,加大對能源科技創新的要素投入保障,推動建設高能級新能源催化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全力突破儲熱(冷)、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儲氫、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鼓勵開展一批新能源多元轉化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同時,將新能源多元轉化利用納入有關重大規劃和“雙碳”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智能微電網等項目管理、調度運行和市場交易機制,健全促進綠色能源消費的激勵和考核制度,引導用能單位多元化利用綠色能源。(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