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會議指出,結合實際加強警示教育,扎實推進集中整治,有針對性完善相關制度規定。警示教育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抓手,面對新形勢,如何才能做到常學常新、久久為功是當前亟待思考的重要課題。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病根子”。實踐證明,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劑”,既要選擇大案、要案、重案進行普適性的教育,也要牢記“身邊事”是鮮活的案例、“身邊案”是深刻的警醒。因此,應當堅持按需供給、對癥下藥,根據不同地區、行業、領域和崗位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案例解讀,分門別類、層層遞進地敲響警鐘。尤其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和崗位要精準“畫像”,教育警醒黨員干部莫做“案中人”。
要想讓警示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必須打破傳統模式,創新形式,讓“警鐘”敲得更響、更準。在重慶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參觀者可以通過270°環幕短片“沉浸式”感受鐵窗生活,真切感受到紀律的威嚴不容挑戰。所以說,讓警示教育“活”起來,形式上也得多動腦筋,要積極探索沉浸式、情景式、體驗式警示教育,組織旁聽庭審、編排情景演出等,使得警示教育更加生動鮮活、多維立體,讓黨員干部設身處地感受與思考,把“看在眼里的教訓”變成“刻在心底的警醒”。
警示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不是開展一次活動、完成一項任務,開一次會、上一堂課就能“草草了事”的。要想讓這項系統工程真正落地生根見長效,既要在“改”字上下功夫,像鑿井一樣一錘一錘砸到底,又要在“守”字上謀長遠,建章立制、久久為功,形成“整改”與“建制”相輔相成的閉環模式。針對案例中暴露出的制度漏洞,要及時查漏補缺;針對干部作風問題,要立行立改,做到“發現一個、整改一個、鞏固一個”,讓警示教育的效果“看得見、摸得著”。(作者:張詩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