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政策取向,對今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求是網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余淼杰。
記者: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5%左右,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一目標的?
余淼杰代表:每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的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都備受矚目,因為這不僅是全年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更是中國經濟發展信心的重要體現。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5%左右,是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與可能設定的,與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相匹配,符合中國實際,符合經濟發展規律。
不可否認,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日益增加,挑戰和困難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但要看到我國仍然具有許多比較優勢:我們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具有全產業鏈的比較優勢;擁有14億多人口,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不斷推進,具有持續釋放的人才紅利優勢;具有宏觀經濟治理的體制機制優勢。同時我們還有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在這些優勢相互作用推動下,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當然,對于我們這樣大的經濟體來說,5%左右的經濟增速并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夠實現的,需要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篤志實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10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當前關鍵是要扎扎實實落實好這些決策部署,把報告中提出的“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落到實處,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宏觀政策的組合效應。順利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此我充滿信心。
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是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舉辦鏈博會,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唱響全球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和美樂章。圖為2024年11月27日,在第二屆鏈博會先進制造鏈展區拍攝的“中信戴卡輕量化鋁制汽車零部件一體化方案”。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請您談談當前如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余淼杰代表: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部署鄭重宣示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的決心和定力。
討論是否需要實施開放政策,首先就要回答當前經濟全球化是否還是主流趨勢。我的回答非常明確,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沒有變。雖然現在全球貿易增速低于GDP增速,但這是由一些地緣政治因素以及服務業發展速度超過制造業發展速度造成的,并不意味著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發生了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兩個核心特征,生產的地區化以及貿易的多邊化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充分說明經濟全球化依然是大勢所趨。當然,我們要追求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而非一國獨大的經濟全球化,這樣才可持續。
如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我認為,這包含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三個方面。首先,推進更大范圍的開放。更大范圍的開放不僅包括以制造業為主的商品貿易,還涵蓋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和綠色貿易等,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其次,推進更寬領域的開放。在出口目的地多元化、進口規模擴大化、積極引進外資、推動企業“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差異化發展方面實施重要舉措,進一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有力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再次,推進更深層次的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推動國內相關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商品和要素順暢流動的制度環境、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并對東北全面振興作出了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東北振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先后10多次到東北地區考察、3次召開專題座談會,為東北全面振興把脈開方。請您談談當前東北全面振興面臨的形勢任務。
余淼杰代表: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實現什么樣的全面振興、怎樣實現全面振興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的體會是,當前東北振興迎來了全面振興的最好時機。
由于各種原因,近年來東北地區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是要看到,東北地區仍然具有許多方面核心優勢:一是較齊全的產業鏈與較完備的基礎設施優勢,以遼寧為例,遼寧擁有涵蓋40個工業大類、約200個工業中類、500多個工業小類的完整工業體系,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二是國內統一大市場融入優勢,東北正通過要素流動打破地域限制,深度參與全國市場一體化;三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優勢,比如遼寧擁有114所高校和多個“雙一流”高校或學科,科教資源與產業協同效應顯著;四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為振興提供了有力有效的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條件,東北地區完全能夠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東北全面振興,歸根到底靠改革開放。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必須要通過改革開放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動力和活力。比如,在培養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東北地區擁有良好的科技創新資源,基礎條件很好,要把良好的科技創新資源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就要推動商業模式、管理方式、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其他創新要素的協同作用。比如,開放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加快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投資和貿易便利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內開放,積極推動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不斷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總之,東北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正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好發展機遇,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