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江海區積極探索黨建帶僑建新路徑,構建“僑企幫僑村、僑村助僑企”聯結機制,動員優質僑企與僑村結對共建,聚焦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綠美鄉村、民生工程等領域,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質增效。目前,全區多家僑企與僑村進行合作結對,落地實施就業創業、文旅開發、教育惠民等項目十余個,為僑鄉發展注入新動能。
黨建引領,激活僑鄉發展“新引擎”
江海區堅持抓黨建促僑建,從僑村中遴選一批“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村和紅色美麗僑村,與僑資企業或優質民營企業進行結對共建,建立僑企僑村合作發展聯結機制,精準對接需求,截至目前,全區共有8家僑企結對幫扶3個僑村,計劃開展超13個方面的結對項目。如為深化僑企僑村的合作與建設模式,英南村聘請天堃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棟作為“鄉村CEO”,指導英南村結合本地資源情況打造特色項目,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富裕興旺。周文棟表示:“經過對英南村長達一年的調研,發現了這里的獨特資源優勢,接下來,我將利用專業優勢,引入專業機構和團隊,助力英南村構建生態旅游網絡,并推動周邊產業協同發展。”英南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日強表示:“我們希望借助專業團隊的力量和發展經驗,為英南村的文旅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機遇,將豐富的資源和文化底蘊轉化為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
項目賦能,擘畫鄉村建設“實景圖”
各結對僑企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實施結對幫扶項目,走出結對共贏新路徑。
水鄉項目簽約。
文旅融合促增收。廣東天堃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英南村結對后,以“中國第一華僑水鄉”為定位,打造總投資約500萬元的“天堃國際·舟莊文旅城”項目,規劃水上運動、沉浸式文化體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特色水道觀光,并計劃引入非遺文創、國際康養、數字文旅等業態,開發特色民宿、餐飲及文創產品,舉辦龍舟節、甘蔗節等文化活動,通過合作開發模式,將治理效能轉化為經濟效能,實現村和企業雙贏。
民生工程暖民心。廣東景誠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與威東村合作共建2棟村民住宅樓,改善村民住房環境,同時,廣東景誠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還將支持威東村開展文體活動,為龍舟競渡、重陽敬老、綠美生態建設等活動捐款;金吉星幼兒園投資600萬元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威東村戶籍兒童享受學費7折優惠,提升周邊學前教育質量。
威東幼兒園。
產業振興強根基。北頭咀牛餐館、江門市住家喜宴餐飲有限公司等餐飲企業聚焦本土美食,打造特色餐飲產業鏈,不斷擦亮“廣東省粵菜美食街(城)”金字招牌,為新華村提供就業崗位130多個,并贊助村龍舟非遺傳承等活動,推動特色餐飲與當地特色傳承互助雙贏。
多措并舉,匯聚振興發展“同心力”
僑企在結對幫扶中不僅注資出力,更注重長效“造血”。廣東僑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投資540萬元,與新華村合作開發“新華城”商鋪項目,通過招商為村集體增收拓寬渠道;江門市江晟電機廠有限公司在新華村設立“畢業生獎學金”,獎勵優秀學子,并吸納10余名村民就業,實現“扶智”與“就業”并行;英南村與叁點叁咖啡店以“村企合作”模式,通過低租金吸引新業態入駐,開展支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項目,吸引大學生返鄉就業助力家鄉發展。
此外,各企業廣泛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江門市住家喜宴餐飲有限公司依托新華村的深厚僑文化底蘊,支持新華村利用村內老僑房改造建設僑鄉驛站、村史館、知青故事紀念館等文化陣地,系統梳理僑村歷史名人故事與建筑遺存,推動僑房修繕與文化活化,助力僑村歷史文脈賡續與民生福祉提升。
僑房。
黨建帶僑建,共建促振興。江海區以“僑”為橋,推動資源下沉、優勢互補,不僅激活了僑鄉發展的“一池春水”,更書寫了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答卷。接下來,江海區將擴大結對覆蓋面,發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持續聚焦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綠美鄉村等領域,打造更多“僑字號”品牌項目,以黨建帶僑建賦能鄉村建設,繪就共同富裕的壯美畫卷。(江門市江海區人民政府禮樂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