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層巒疊翠,游魚在青石間嬉戲,水鳥掠過,激起陣陣漣漪。
“紅嘴藍鵲、巖原鯉、胭脂魚……”放緩腳步,身著紅色志愿者服裝的楊應波說:“這些珍稀動物,都能在我們赤水河看到!”
自2022年擔任“青清赤水”茅臺青年志愿者領隊以來,楊應波一有空就會拉上隊員們到赤水河邊巡河護河。
赤水河沿岸分布著眾多酒企,保護赤水河生態,就是保護沿岸釀酒企業的生命線。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中國茅臺·國之棟梁’——生態守護公益行動”啟動儀式上,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表示:“茅臺愿始終與各方一道,將守護好赤水河生態作為一項永恒的事業,以綠色科技創新為驅動,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力量。”
機器轟鳴,茅臺廠區內蒸騰的水汽,勾勒出一派繁忙景象。透過廠房玻璃向外眺望,道路兩側植被挺立,綠意盎然。茅臺集團生態環保部員工肖啟彬介紹:“廠區里的一條條‘綠絲帶’,都是大家一鍬一鏟栽下的。”
不斷護綠的同時,茅臺也積極向內治理。從2014年起,茅臺決定連續10年每年出資5000萬元,專項用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
走進貴州和平(茍江)經濟開發區的茅臺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內,一輛輛滿載酒糟的卡車正緩緩駛入接糟處。茅臺循環產投公司生產質量部干事劉東一邊記錄數據,一邊自豪地介紹:“別看這些‘廢棄物’不起眼,這可都是生產發酵飼料和有機肥的好原料!”
酒糟入場后,便被送往生產車間,經過槽式發酵、陳化發酵等一系列工序,搖身一變成為優質有機肥料。不久后,這些肥料將回歸土地,滋養酒用高粱,形成一條完整的酒糟利用循環鏈條。
在不斷護綠、增綠的同時,茅臺積極通過構建一體化的廠區生態循環暢通體系,建立生態環保制度地圖,開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及產品研發,持續完善生態環境一體化監控網絡,引領打造赤水河生態名片,走出一條科技創新驅動的綠色發展之路。
“我們在環境監測、生態保護、項目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守護赤水河流域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茅臺集團生態環保部負責人婁立峰表示。
數據顯示,赤水河干流茅臺段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區域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7%。2023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貴州省赤水河流域茅臺酒地理標志保護生態示范區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