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正向激勵,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讓廣大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只有讓考核簡便易行,更好發揮指揮棒、風向標作用,才能把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實實在在為基層真減負、減真負。
堅定不移“減到底”。從“一套卷”到“表套表”,從“百分制”到“千分制”甚至“雙千分制”……去年以來,考核領域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被頻繁通報,減負隱形變異問題屢屢“翻新”,少數地區在“減負-反彈”的怪圈中打轉,歸根到底是形式主義的枷鎖依然存在,“回潮復燃”的隱憂仍未徹底根除。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減負決不能反反復復,“一減到底”的決心不能有絲毫動搖。要攥指成拳,統籌整合督查檢查單位和考核事項,以清單化、規范化管理推動“多考合一”“一考多用”;要群策群力,暢通考核領域減負問題反饋渠道,織密上下聯動、協同配合、多方參與的“監督網”,以“萬人操弓、共射一招”的魄力打通減負“最后一公里”。
因勢制宜“減到位”。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為基層減負要“到底”,并非意味著大刀闊斧、另起爐灶,不能簡單地“推倒重建”,關鍵還在于“到位”。凡是不影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凡是有利于調動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就大膽地減、堅決地減,做到“應減盡減”,避免“減七分留三分”。正如匠人量木取材必先觀其紋理,考核易行為基層減負也貴在精準適配。分類考核應宜細則細,量身定制考題,科學劃分賽道,把共性標準理順,讓差異特色區分開;指標設置應宜精則精,聚焦中心大局,考準大事要事,把冗余內容砍下去,讓核心權重提上來;方式優化應宜簡則簡,用好信息化手段,推行“無感化”考核,把拖沓環節摒棄掉,讓高效流程轉起來。
雙向滿意“減出效”。考核“易行”成效好不好,既看干部滿意不滿意,也看工作業績出彩不出彩。要把干部滿意度作為檢驗基層減負成效的重要尺度,通過走訪調研、座談交流、問卷測評等方式,多維度收集干部真實感受和反饋意見,在持續改進中推動減負工作做實做細、更有成效。做好考核“減法”,干部就能靜下來,一心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小事、細活。要健全有利于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的考核評價體系,既看“顯績”也看“潛績”,對待不顯山、不露水的“尺寸之功”,不妨多些“慢就是快”的耐心,讓更多“毛竹式”干部邁開步子、甩開膀子、擼起袖子,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抓落實上,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創造經得起檢驗的新業績。
(作者:張明星,系中共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