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之根本,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核心標志是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在全球農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下,中國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邁進。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的偉大目標,我們需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科技體系升級,技術基礎鋪陳是構建鄉村轉型的核心支撐。一片田,如何產出更多糧?答案就是科技賦能。數字農業、智能農機、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的應用,讓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大大提高。如新疆瑪納斯縣建立農作物數字化測報點,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農田病蟲害,指導精準防治;河北小麥種植區利用無人機航拍和衛星遙感技術精準施肥,實現降本增效。從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拖拉機到自動收割機,從智能溫室到全自動灌溉系統,這些科技的出現,使得農民們也能在物理意義上體會事半功倍的快樂。科技的力量,真正意義上解放了農民的雙手,這對人類而言是巨大的進步。
產業鏈條延展,鄉村經濟提質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推手。產業潛能想釋放,鏈條延展是關鍵。當農業不再簡單拘泥于“春種秋收”的定律,向著加工、品牌、旅游等多領域伸出觸手的時候,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便不再是夢。近年來,許多地方開始試行“農業+”模式來拓展農業的邊界。開展農村旅游業,讓城里人縱覽鄉間風情,農民輕松賺錢;讓農產品走出村門,“滇二娃”“傣鄉園”等鄉土品牌的出現,既滿足消費者的味蕾,又推動農產品的銷售,實現鄉村發展和企業增收的共贏效應。電商直播平臺的興起,更是為發展鄉村旅游業、宣傳鄉土品牌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冷鏈物流、電商銷售、農產品深加工,“農業增值”正由紙面走向現實。今天的農村,完全有能力實現生產消費一體化。廣闊的鄉土大地,也不再只是農民眼中的“香餑餑”,也為許多年輕人提供創業就業新方向。
鼓勵大眾創業,壯大經營主體是激發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種子要長好,養分少不了。對鄉村全面振興而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技特派員將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帶到田間地頭,結合農民實際需求進行科技指導,確保農民們成為獨當一面的“小當家”。此外,國家也在持續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保障,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各級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產業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資本投資農業又能從中獲利,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當越來越多的人才、資本、技術匯聚鄉村的時候,鄉村全面振興真的在逐漸具象化。(作者:劉許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