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作為生態要素集聚區和綠色產品核心產區,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通過構建系統化的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體系,可以有效地將農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有利于增強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提出“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鄉村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打造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提供生態食材食品、落實大食物觀的保障。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迫切需要優質生態健康營養的生態食材食品。”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會長徐淙祥表示,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由政府主導,以自然資源為基礎、采用生態循環模式生產的糧油、食材、文旅等產品體系。這些產品兼具地域特色、文化傳承、環境友好和健康安全等特征,是具有公共屬性的生態品牌。
今年兩會期間,徐淙祥帶來多份議案,其中他建議安徽在建設中國生態好糧油大豆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基礎上,推動太和縣百萬畝大豆創建“中國生態大豆名都”,培育“中國生態豆腐美食地標名城”。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豆需求量的持續攀升,大豆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中明確提出,將產能提升重點放在玉米和大豆上。安徽省太和縣每年播種102萬畝大豆,是安徽省大豆總產第一、種植面積第二的大豆種植大縣,在發展中國生態好糧油大豆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方面具有深厚基礎。
徐淙祥表示,生態好糧油利用生態投入品,從生態土壤、生態農田掌控糧油品質,能夠確保其無污染、可循環,符合生態和健康標準。這些產品能夠讓美食回歸本真味道,有效減少糧食和餐飲浪費。
“通過推動中國生態好糧油大豆產業發展,能夠進一步推進質量興農、生態興農,加強品牌建設管理,提升品牌帶動力,深化品牌營銷和市場開發,以及加強政策支持與保障,能夠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真正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政府增光與生態產品價值提升。”徐淙祥說。
“未來應繼續依托中國生態產品藍皮書,建立生態大豆產品價值實現保障機制。”徐淙祥表示,建議安徽太和縣打造“中國生態大豆名都”,擴大安徽中國生態原產地大豆產品種植面積,結合安徽八公山豆腐產業,在安徽打造中國生態豆腐美食地標名城。培育鄉村綠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通過開展鄉村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打造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動力。生態產品區域品牌能夠增強鄉村產業造血功能,提高產業的生命力、活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據了解,2024年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等單位發起了“十百千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工程”,旨在利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經驗和模式的傳播,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劉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