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營造潛心鉆研的良好環境,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人才是強國之本、競爭之基、轉型之要。各級組織部門要深刻認識人才工作重大意義,聚焦“引育用留”全鏈條狠下功夫,打造人才大有作為“用武之地”,促進人才活力競相迸發。
既重“前端流量”又重“后端留量”。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從培養實現顛覆性創新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到打造以匠心鑄品質的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歷史經驗表明,助力經濟體加速趕超,人力資源發揮著效率倍增效應。要堅持五湖四海廣攬人才,不拘一格選用并廣泛吸納各方面優秀人才,唯才是舉、引育并舉,不斷充盈多元人才“蓄水池”,使適用之才源流不斷、常用不竭。人才招引并不是“一錘子買賣”,人才引進來更要留得下、留得住、長久留。將視角聚焦人才招引的“下半場”,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和人才個性化需要,完善制度設計,制定配套政策,搭建相應平臺,關注人才住房、教育、醫療等“關鍵小事”,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營造“心安之處即是家”的良好人才生態。
既給“遼闊原野”又給“精準賽道”。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舞臺無比廣闊、前景無限光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出發,堅持向中心聚焦、為大局助力,立足改革發展最前沿、社會治理第一線、鄉村全面振興主戰場,努力為人才培植一望無際、大有可為的成長沃野。同時,要開啟“訂單式”“幫帶式”人才培育模式,實現人才與崗位精準匹配,著力培養高度契合市場需求與產業趨勢的應用型人才,確保將關鍵資源投放于最關鍵之處,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生動局面。
既要“激勵賦能”又要“松綁減負”。干事創業的平臺,是人才與事業雙向成就的載體;對知識、技術等智力價值的肯定與獎勵,是對人才的顯性褒獎和激勵。要綜合運用好干事平臺、事業召喚和物質獎勵,從優化薪酬制度、提供晉升機會,到加強社會保障、保護知識產權,再到完善考核評價、建立容錯機制,多維度激發人才引擎的強大動能,促進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的生態化耦合,實現人才與事業的協同共贏。用好用活各類人才還必須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在做好加法的同時更要善做減法,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發展規律和科研規律,賦予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解開人才發展束縛,持續釋放創造潛能。(作者:陳諾、劉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