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素質直接關系黨的工作基礎、群眾基礎、執政基礎。鄉鎮黨校是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加強鄉鎮黨校建設是實現黨的建設陣地前移、推進黨員教育擴面提質、筑牢黨的執政根基的有效舉措。寬甸縣將鄉鎮黨校建設作為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手段,持續推動教育培訓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力量下派,充分整合陣地、師資、課程等資源,努力把鄉鎮黨校建設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主戰場、基層黨員黨性鍛煉的大熔爐和鄉村人才振興的主陣地,打通農民黨員教育培訓的“最后一公里”,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因地制宜建設,確保資源利用最大化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提出“有條件的鄉鎮(街道)黨(工委),可以設立黨校”。寬甸縣委組織部深入各鄉鎮調研,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選址建設鄉鎮黨校。
科學合理布局。針對縣域農民黨員數量多且居住分散的特點,把寬甸縣22個鄉鎮劃為東、南、西、北、中5個區域,綜合考慮農民黨員分布,按照就近就便原則,科學選擇中心鄉鎮、中心區域,謀劃鄉鎮黨校建設,兼顧黨員學習和生產發展,節省交通和食宿費用,提高農民黨員參訓積極性。
充分利用資源。深入鄉鎮,實地調查現有公共閑置場所,列出清單,提出建設鄉鎮黨校的可行性意見。對閑置場所進行重新裝修,添置大屏幕、電腦、桌椅、音響等必要的黨員教育設施,合理規劃設計,盤活閑置資產,節省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
專項資金建設。縣委組織部從代縣委管理的黨費中撥出專款120余萬元保障鄉鎮黨校運行。投入資金35萬元,建成占地330平方米的長甸鎮黨委黨校;投入資金39萬元建成占地220平方米的青山溝鎮黨委黨校;投入資金11萬元建成占地208平方米的太平哨鎮黨委黨校;投入資金5萬元建成占地300平方米的縣委教育工委黨校;占地600平方米的雙山子黨校正在建設中。
健全工作制度,確保運行管理規范化
寬甸縣構建“縣委組織部宏觀管理、縣委黨校業務指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的教育培訓體系,加強鄉鎮黨校日常管理,確保鄉鎮黨校管理規范、運行有效。
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寬甸滿族自治縣鄉鎮黨委黨校管理辦法(試行)》,從基本原則、制度建設、陣地建設、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學員管理、經費保障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縣委組織部將鄉鎮黨校管理工作納入基層黨建整體規劃,指導鄉鎮黨校制定切合實際的教育目標和培訓規劃。定期調度鄉鎮黨校的建設和使用情況,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學員訪談等方式強化跟蹤問效,實現“1+X”(1所鄉鎮黨校帶動周邊2-3個鄉鎮)的農民黨員教育培訓新模式。
建立聯系機制。執行縣委黨校班子成員與鄉鎮黨校定點聯系制度,指導鄉鎮黨校日常運行。縣委黨校從辦學流程、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資源整合等方面對鄉鎮黨校進行具體指導。幫助鄉鎮黨校優化課程設計、傳授教學方法;指導做好教學管理、學員管理、考核評估;協調整合教育資源,將優質師資、教材資料、教學案例等合理分配至鄉鎮黨校;指導鄉鎮黨校挖掘本地特色資源,豐富鄉鎮黨校的教育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統籌組織實施。鄉鎮黨校所在鄉鎮黨委負責黨校的日常管理,執行校務委員領導制度,設立校務委員會,黨委書記任校長,黨委副書記為副校長,組織委員負責具體工作,全方位保障黨校運轉。按照“分類分級、統籌推進、全員覆蓋”的思路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分批分層全面開展,確保黨員教育培訓“全覆蓋”。建立“集中培訓—送教培訓—網絡培訓”的教育培訓體系,以鄉鎮黨校集中培訓為主,以送學上門、線上輔導為輔,豐富教學形式,開闊農民黨員眼界,構建黨員教育培訓“大網絡”。
夯實工作基礎,確保自身建設標準化
寬甸縣以推動鄉鎮黨校“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為抓手,在陣地打造、師資隊伍、制度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打造星級示范校。
加強硬件配備。注重資源整合,充分利用鄉鎮站、所、村小、報告廳等場地資源和紅色文化這一“金字招牌”,按照黨校有牌子、授課有教室、活動有場所、教學有設備、管理有制度的“五有”標準,著力打造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鄉鎮黨校。
配強師資力量。開放式建設師資隊伍,堅持“外引內培”,以農民黨員培訓為主要方向,建立縣域“共享師資庫”,讓每所鄉鎮黨校擁有自己的師資力量。通過“試講、評課、打分”等方式,從縣委黨校現有教師中優選一批;通過“領導干部上講臺”“一把手講黨課”,從科級干部中邀請一批;通過實地調研、電話訪談,從“土專家”“致富能手”、農業指導員、電商直播達人等“行家里手”中培養一批,現共儲備授課教師183人。
規范教學管理。制定學員管理、學員考勤及請銷假、教師崗位職責等相關工作制度。完善鄉鎮黨校檔案管理,對教學計劃、學員名單、教學資料、考核評價等及時分類整理,歸檔保存。今年以來,舉辦培訓班78期,集中培訓農民黨員7200名,送教到村培訓農民黨員3200名,送教到戶培訓行動不便的農民黨員800名,通過“微黨課”網絡培訓流動黨員1213名,實現22個鄉鎮1.2萬名農民黨員培訓全覆蓋。
創新方式方法,確保教育培訓實效化
今年以來,寬甸縣設計多元化教育培訓課程,通過開設黨性理論課、紅色教育課、農技實踐課等,豐富黨員教育培訓內容,助力農民黨員教育培訓取得實效。
突出政治教育。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鄉鎮黨校教育培訓的重中之重,完善以理想信念、黨章黨規黨紀、警示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納入鄉鎮黨校培訓課程,錄制警示教育微視頻30條,制作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課程9堂。
開展紅色教育。深挖本縣紅色教育資源,以長甸鎮河口斷橋和紅色美麗村莊項目建設為依托,累計投入500萬元修建展示中心、紅色文化紀念館,打造長甸鎮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現場教學、體驗、實踐活動,推動黨員在學習中堅定信仰、增強黨性。累計制作“抗美援朝”“東北抗聯精神”等傳承紅色基因的情景互動式黨課6堂。
打造實踐課堂。搭建黨員實踐課堂,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農技知識大講堂”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教育課程,制作“電商直播”“藍莓種植”“果樹嫁接”等實用技能課程,以“富腦袋”帶動“富口袋”。先后有1200余名農民黨員進入農村基層治理網格開展服務,帶頭踐行“村規民約”,積極參與鄉村環境衛生整治、防汛救災、矛盾糾紛調解。
寬甸縣建設鄉鎮黨校的探索實踐,生動詮釋了基層黨校服務大局的使命擔當。如今,這座邊紅色陣地正持續釋放乘數效應,為鄉村全面振興培育更多領頭雁,讓黨旗在邊境一線高高飄揚。(寬甸滿族自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關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