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廣袤的鄉土大地上,青年干部要勇做新時代的“新農人”,當以墨香浸潤心田,以銳氣破除桎梏,以篤行澆灌沃土,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闊征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這既是時代的呼喚,更是青春的使命。
凝練“泥土氣”深扎基層“連心根”。年輕干部當如春筍破土,將腳沾泥土、心貼群眾作為立身之本。蘇軾有言:“腹有詩書氣自華”,而基層干部更需“身染泥土氣自淳”,要像焦裕祿般“嚼得菜根、走得田埂”,在走村入戶中讀懂方言俚語,在阡陌縱橫間感知民生溫度。把“知行合一”融入日常工作中,要在田間課堂破解“稻粱謀”,以田野為紙寫論文,用數據作犁耕沃土,在合作社里算好“經濟賬”,更需解好鄉村全面振興方程式。須知“身染泥香方見淳”,惟將雙腳扎進黃土地,方能育出連心參天樹。
激揚“開拓氣”勇闖改革“深水區”。年輕干部應效仿商鞅“徙木立信”的變革精神,在鄉村全面振興中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摒棄“等靠要”的惰性思維,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推動鄉村產業煥發新生。如張謇般深耕鄉土,培育“一村一品”特色經濟。借力數字浪潮,搭建電商直播“云上鵲橋”,讓深山珍品跨越時空界限。更要激活文化基因,將非遺工坊淬煉為閃亮“文化IP”,使傳統技藝在當代煥發新生。青年干部深知,唯有用創新突破思維窠臼,方能蹚出兼顧傳統與現代、融合產業與文化的振興新路,讓鄉村既留得住詩意鄉愁,又載得動科技春潮,在守正創新中繪就生機勃勃的時代畫卷。
砥礪“擔當氣”筑牢發展“壓艙石”。青年干部既要懷揣“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攻堅克難,在防汛抗旱中筑起青春堤壩;更需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深耕鄉村全面振興,用腳步丈量田野巷陌,讓政策接地氣、決策惠民生。需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從育苗到豐收全程護航;構建“產加銷”全產業鏈條,讓“小特產”變身“大產業”。更要培育“新農人”梯隊,讓“田秀才”“土專家”與返鄉創客共繪“富春山居圖”,使千年村落煥發時代光彩。
(浙江省天臺縣泳溪鄉 洪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