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黨員干部需積極作為,從政策供給、服務優化、創新賦能等多個維度精準發力,全方位為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政策“火炬”照亮前行路,為民營經濟發展“引航定向”。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構建起多層次的民營經濟支持體系。中央層面通過稅收優惠、金融扶持、市場準入放寬等政策“組合拳”,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地方層面結合區域特色創新土地支持、項目審批等配套措施,形成差異化政策“工具箱”。隨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策合力正轉化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黨員干部需做好政策落地的“多重角色”:既要深研政策內涵,成為精準解讀的“活字典”,又要深入企業開展“點對點”宣講,幫助經營主體算清政策“紅利賬”;既要打通政策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及時化解落實過程中的梗阻,又要建立政策反饋渠道,收集企業意見建議,為動態優化政策提供實踐依據,通過構建“制定-落實-反饋”的閉環機制,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點亮“火炬”。
服務“暖爐”優化軟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營商環境建設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黨員干部要當好“金牌服務員”,秉持“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理念,將行政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借鑒“一站式”服務等先進經驗,構建數字化政務平臺,真正實現“讓數據代跑、讓企業減負”。要推動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持續且精準的支持:在企業籌備創立階段,幫助準備各類申報材料,助力企業順利“起跑”;在企業成長發展階段,針對融資、人才、技術等難題,為企業“牽線搭橋”,助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加速跑”;當企業面臨轉型升級或危機挑戰時,與企業并肩作戰,爭取政策扶持,讓企業能夠“穩健跑”。通過貫穿始終的 “全生命周期” 服務體系,塑造起“親”“清”政商關系新范式,真正將服務“暖爐”的溫度傳遞到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
創新“燃料”注入新活力,為民營經濟發展“續航賦能”。創新浪潮正為民營經濟注入強勁動能,從云計算到物聯網,從人工智能到人形機器人,民營企業持續以科技創新定義行業高度。在這股創新洪流中,黨員干部應著力構建全要素創新支撐網絡:首先,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組建技術攻關聯合體,建立專利成果轉化池,讓高校“書架”與企業“貨架”精準對接;其次,聚焦企業創新生命周期提供支持,通過在初創期搭建技術預研共享平臺、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在成長期重點建設產業中試基地、知識產權證券化通道等,形成階梯式創新能力培育鏈;更通過創新挑戰賽、技術開放日等活動載體,培育“鼓勵探索、包容試錯”的社會創新創業氛圍,為民企發展持續注入創新“燃料”。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望海街道青蓮寺村選調生 黃銘銘)
